当前位置: 教务首页 > 教务处概况 > 规章制度 > 正文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修订)指导性意见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是对人才培养目标、基本规格、培养过程和方式以及专业建设发展指导思想的总体设计和实施蓝图,是学院保证教育质量,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教学文件,是组织教学过程和教学管理工作的基本依据。为切实做好2011级乃至今后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修)订工作,根据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和《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11〕12号)文件精神,结合我院《“十二五”发展规划》要求,特制发本指导意见。

一、基本原则

1.以就业、创业为导向,主动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

制订人才培养方案要进行深入的社会人才需求情况调查,认真研究企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情况、面向的就业岗位和岗位要求应具备的职业能力。要特别关注区域经济发展和本专业领域技术发展的新趋势,适应产业、行业各类企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要求,使人才培养方案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

2.参照国际、国内相关职业标准,实行“双证书”制度

要根据专业相关国际、国内职业标准设计和开发课程,要将专业相关职业资格考试内容融入到专业课程教学之中,使学生在毕业之前至少拿到一个与所学专业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

3.校企合作共同开发和创新课程体系,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

要与行业、企业共同组建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完成人才培养全过程。课程体系要以一专多能为目标,让学生围绕一个职业领域,掌握相应岗位技能,适应一个岗位群。根据职业岗位任职条件设计、创新课程体系,同时兼顾对学生学习能力、职业通用能力培养,使之具有较强的职业适应性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推进“工业文明进校园,企业文化进课堂”,在培养合格大学生的同时,培养合格公民和合格企业人。

4.突出针对性和适用性,体现整体优化

课程设置要按人才培养目标和教学基本要求,根据岗位职业能力进行设计。应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以岗位技能培养为着力点,对教学模块选择配置、有效组合和合理排序。要围绕职业典型工作任务、工作过程、工作情景和能力素质要求,采用基于工作过程、任务导向、岗位能力素质和项目导向等课程开发模式,开发教、学、做一体化项目课程,设置专业学习领域工学结合必修课程。

5.从实际出发,充分彰显专业办学特色

各系根据各专业特点和教改需要,充分挖掘已有的办学积淀,设计出科学的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突出针对性、适用性和可操作性,彰显本专业办学特色。

二、格式规范

1.文件页面设置:页边距为上3.0、下2.2、左3.0、右2.4。

2.文件页码设置:页脚、居中;封面不显示页码;目录页用小写罗马数码标注页码;正文页用阿拉伯数码标注页码。

3.排版的总体要求:符合规范,灵活变通,清晰醒目,匀称美观。

4.文件封面

(1)标题:学院名称——宋体、小1号、加粗;××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黑体、小1号、加粗;行距为固定值30磅;居中排布。

(2)版本号——宋体、小4号;1.5倍行距;居中排布。

(3)编制信息:楷体、小3号、加粗,行距固定值26磅,首行缩进6个字符。

(4)页眉与学院名称之间保留多倍行距:按字体小4号、单倍行距保留12行;版本号与编制信息之间保留多倍行距:按字体小4号、单倍行距保留13行。

5.文件正文

(1)文中小标题:前面加序号,末尾不得加任何标点;首行缩进2个字符。

●第一级小标题和序号:字体为黑体、小4号、加粗;序号为汉字小写数码,后加全角顿号分隔。

●第二级小标题和序号:字体为宋体或楷体、小4号加粗;序号为圆括号内加汉字小写数码。

●第三级小标题和序号:宋体、小4号;序号为阿拉伯数码、全角圆点分隔。

●第四级小标题和序号:宋体、小4号;序号为全角圆括号内加阿拉伯数码。

●第五级小标题和序号:字体为宋体、小4号;序号用阿拉伯数码,外加圆圈。

(2)正文行文格式:宋体、小4号,首行缩进2个字符;回行顶格。

(3)层次序号少的文档前四级序号可自上而下越级使用,但必须全篇一致。

(4)文中图表:①文字、数字和行高一律为5号宋体,单倍行距;②表题和表中行题、列题中部居中,同列字数相等的项目中部居中,其余中部两端对齐;③跨页的表格,先将表格中标题行加粗,然后设置“标题行重复”;④同1份图表应尽量安排在同1页面内,可通过调整行距、字符间距解决。⑤文中表格使用Word制作。

(5)正文整篇文档(含小标题)行距设置:一般为固定值18~22磅之间。

(6)为节省纸张,可根据排版的实际需要适当调整行距或字符间距,如末页仅剩余三五行文字,可适当缩小全文行距,将剩余部分移至上一页。

6.注意事项

鉴于各专业性质、特色不同,人才培养目标各异,内容写法会不尽相同,故基本框架和行文格式不变,相应内容可根据专业建设实际变通执行。

三、附件: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参考样例

辽宁现代服务职业技术学院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version1.0.0]

执 笔 教 师:

制(修)订单位:

制(修)订日期:

教 研 室 初 审:

系(部)审 核:

学 院 审 定:

目 录

第一部分:专业设置依据

一、专业类别归属

1.专业归属类别

2.人才培养目标和人才规格定位

3.专业的框架设置

4.开设的课程

5.知识素质体系要求

6.专业建设的指导意见

二、专业面向的职业技术领域的发展现状与趋势(市场调研的结论性内容)

1.区域经济发展现状、行业企业发展现状

2.区域经济发展规划、行业企业的发展趋势

3.行业企业生产状况、主要工作岗位设置情况

4.附件1:××专业面向的职业技术领域发展现状与趋势的调研报告和论证报告

三、专业职业技术领域从业人员基本情况与人才需求分析

1.综述

2.专业设置面向的(培养定位的)行业企业的专业职业技术领域的具体岗位(群)情况及其对应的工作过程分析,素质、知识、技能和典型工作任务是哪些

3.专业面向的具体的职业岗位(群)的从业资格要求,该岗位(群)对应的职业资格情况及素质知识技能内容和标准

4.结合区域经济发展规划、结合行业企业发展规划、结合专业人才培养定位的岗位(群),未来5年市场对本专业人才的需求情况分析

5.国内、国外、省内不同层次兄弟院校开办本专业或相关专业的情况,办学规模、专业办学定位、特色与优势分析

6.附件2:关于××专业社会人才需求的市场调研报告和论证报告

第二部分:专业办学定位

一、办学层次定位

□中职 □高职 □高职(本科) □高职(硕士)

二、专业建设发展指导思想(理念)

1.注重专业的文化内涵建设

2.坚持素质教育为先

3.注重对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

4.强化专业人才培养工程系统建设

三、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1.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2.专业人才培养水平定位

3.人才规格手册

4.毕业条件

5.附件3:××××专业人才规格手册

四、专业发展定位

1.学制

2.招生对象

3.招生规模

4.发展规划

第三部分 专业办学基础条件

一、师资条件

1.专业课程主讲教师及教学团队应具备的基本条件

2.教学团队的结构要求

二、场地条件

三、校内实训基地条件

四、校外实训基地条件

五、校企合作条件

1.签订企合作协议校

2.合作组建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

3.合作制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4.合作开发建设专业

5.合作开发建设专业课程体系

6.合作建设专兼职教师队伍,挖掘“企业教师”资源

7.合作建设校外实习、实训基地

8.合作为毕业生提供就业机会

9.合作评价毕业生质量

六、政策条件

七、其它条件

第四部分 教育教学系统设计

一、基本素质教育教学系统设计

1.思政品德修养教学系统设计

2.大学语文课程教学系统设计

3.大学英语课程教学系统设计

4.计算机应用能力教学系统设计

5.体育素质训练教学系统设计

6.公共礼仪素质养成教学系统设计

7.中国传统文化传承教学系统设计

8.论坛主题讲座系统设计

9.公共选修课程教学系统设计

二、理论课程教学体系系统设计(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

三、实践教学体系的系统设计

附表3:实践教学计划表

四、课程体系与教学进程安排

1.课程体系建设规划与建设思路

2.课程体系

3.核心课程介绍

4.教学计划与教学进程

附表4:《专业教学计划与教学进程表》

五、核心课程的教学标准

附件4:××××专业课程标准

六、校企合作工作的系统设计

第五部分 专业建设各项工作的思路、规划与保障措施

一、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思路、规划)

二、师资队伍建设(思路、规划)

1.师资队伍建设总体规划

2.现状分析:数量;水平;结构;问题(缺项);建设思路。

3.解决对策:培养、引进途径;建设举措;保障机制;等等。

4.分类建设计划

三、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改革(思路、规划)

1.课程体系建设规划与建设思路

2.课程建设的资源统筹与建设思路

3.实践教学体系构建思路

四、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思路、规划)

五、校外实训基地建设(思路、规划)

六、教学方法与手段改革(思路、规划)

七、“双证书”教学(思路、规划)

八、教学质量保障、评价体系建设(思路、规划)

九、职场行为手册

附件5:××××专业职场行为手册

十、社会服务能力建设(思路、规划)

第六部分 附件及附表

第一部分:专业设置依据(社会人才需求调查分析)

一、专业类别归属

对应国家《高职高专专业目录》对该专业岗位的设置要求说明下列内容:

(一)专业归属类别

1.专业名称

2.专业代码

3.归属类别

(二)人才培养目标和人才规格定位

(本专业主要培养面向×××、×××职业岗位的掌握×××、×××理论知识的具有×××、×××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

(三)专业的框架设置()

查阅《高职高专专业目录》对应部分的描述

(四)开设的课程

(课程体系框架——四类课程)

1.基本素质课程

2.职业素质课程

3.职业技能课程

4.职业延展课程

(五)知识素质体系要求

就业职业领域、工作岗位的知识、能力、职业素质要求

(六)专业建设的指导意见

(专业建设的指导思想、理念)

二、专业面向的职业技术领域的发展现状与趋势(市场调研的结论性内容)

(一)区域经济发展现状、行业企业发展现状

(二)区域经济发展规划、行业企业的发展趋势

(三)行业企业生产状况、主要工作岗位设置情况

(四)附件

附件1:××专业面向的职业技术领域发展现状与趋势的调研报告和论证报告

三、专业职业技术领域从业人员基本情况与人才需求分析

(一)综述

(二)专业设置面向的(培养定位的)行业企业的专业职业技术领域的具体岗位(群)情况及其对应的工作过程分析,素质、知识、技能和典型工作任务是哪些(以分解的方式,详细列举)

(三)专业面向的具体的职业岗位(群)的从业资格要求,该岗位(群)对应的职业资格情况及素质知识技能内容和标准

(四)结合区域经济发展规划、结合行业企业发展规划、结合专业人才培养定位的岗位(群),未来5年市场对本专业人才的需求情况分析

(五)国内、国外、省内不同层次兄弟院校开办本专业或相关专业的情况,办学规模、专业办学定位、特色与优势分析

(六)附件

附件2:××专业社会人才需求的市场调研报告和论证报告

第二部分:专业办学定位

一、办学层次定位

□中职 □高职 □高职(本科) □高职(硕士)

二、专业建设发展指导思想(理念)

(各专业要根据本专业实际进行表述) (先“总说”,然后“分列”)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遵循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办学规律,坚持以服务为宗旨、就业为导向,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创新体制机制,走产学研结合发展道路,实施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定单培养模式,促进专业与产业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全面提升专业建设水平、教学资源条件和产业服务能力,努力培养高端技能型××专业人才。

(一)注重专业的文化内涵建设,充分发挥环境育人的潜移默化作用

要以不断加强教风、学风建设为主线,逐步树立植正严谨、求实创新、和谐进取的工作作风,努力营造良好的教育教学环境。

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现代企业优秀文化理念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强化学生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培养,加强实践育人,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重视学生全面发展,推进素质教育,增强学生自信心,满足学生成长需要,促进学生人人成才。

(二)坚持素质教育为先,把“美好”作为一粒种子植根于学生心灵深处

素质教育要坚持“美好教育”的主题。如同其他大学教育一样,高职教育的首要任务,就是要培养学生的灵魂,通过定性、定量的方式完成素质教育(含标准、水平)的教学系统设计,充分发挥“活动课堂”、“专题论坛”的教育教学作用,使学生既具有所需要的学识和技能,更具有完整的人格、健康的心灵、健全的灵魂,逐渐达到博雅的高度。使学生成为既是高端技能型专业人才,又是心灵健康、灵魂健全的人。

(三)注重对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

既要保证专业知识体系的相对完整性,同时更要注重对专业技能“根系”的培育,突出高端专业技能的培养,保证学生具有较好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四)强化专业人才培养工程系统建设

紧跟××行业企业发展前沿,从××职业岗位需求出发,探索××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特点,分析××专业职业岗位必备的核心技能,形成足以胜任职业岗位任务的人才培养标准,重构专业课程体系,修订课程标准,选配师资,建设专兼结合的教学团队。坚持校企合作,吸引本行业、知名企业专家、名师参与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制定、教材开发编写、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具体教学活动以及教学质量评估。

三、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一)职业面向

本专业就业岗位(群)有如下几类:

1.××××××××

2.××××××××

3.××××××××

……

(二)职业能力结构

根据××××专业就业岗位能力要求,及能够胜任岗位工作任务的能力要求,本专业职业岗位群及职业能力结构如下表:

就业

岗位

工作过程

主要工作任务

能 力 分 析

技 能

(基本技能+职业技能)

素 质

(基本素质+职业素质)














(三)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立足高等职业教育,面向生产(生活)服务行业,培养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和××××专业基础知识,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健康心理素质,精通××××实际操作能力、可持续发展的高端技能型专业人才。

(四)专业人才培养水平定位

××××职业资格(中级)

(五)专业人才规格与知识能力定位

结合××行业对本专业人才的需求,对应本专业主要就业岗位群及岗位能力要求,本专业人才规格与知识能力定位是:

以××××所涵盖的基本知识为基础,以××××、××××、××××、××××、××××能力和一线××××能力为重点,以爱岗敬业的职业素质为核心,培养能够适应××××需要的高素质、强技能、创新型专业人才,毕业生初次就业能够胜任××××行业(企业)一线××××等职业岗位;工作3~5以后,能够胜任××××行业(企业)××××等中层职业岗位,并有未来持续发展空间。

(六)人才规格手册

对应典型工作任务,列出人才规格的主要条目

(七)附件

附件3:××××专业人才规格手册

(八)毕业条件

1.修满×××学分,且所有必修课程考核合格

2.完成各实践性教学环节的学习,成绩合格

3.必须获得本专业教学计划规定的下列技能等级证书

见下表

序号

考 核 项 目

考核发证部门

等级

要求

考核

学期

考核要求

必考/选考

1

英语等级考试

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考核委员会

B级及以上

1~6


2

计算机应用能力

教育部考试中心

一级

1~6


3

普通话等级水平证

辽宁省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

中级

3~6


4

××师职业资格

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

初级









4.完成毕业设计(毕业论文),并通过毕业答辩

四、专业发展定位

(一)学制

(二)招生对象

(三)招生规模

(四)发展规划

第三部分 专业办学基础条件

(说明支撑该专业建设发展的基础办学条件)

一、师资条件

(一)专业课程主讲教师及教学团队应具备的基本条件

1.知识结构

2.相关企业工作经历和经验

3.双师素质

4.教学科研能力及主要成果

……

(二)教学团队的结构要求

1.专、兼职教师比例

2.理实一体化教学能力

3.双师结构

……

二、场地条件

教室等场地条件

教学设施、设备等条件

三、校内实训基地条件

实训室、实训设施、实训设备、实训材料等条件

四、校外实习实训基地条件

校外实习、实训基地的场地、设施、设备、指导教师及实习、实训岗位、生活等基础条件

五、校企合作条件

(一)合作组建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

(二)合作开发建设专业

(三)合作开发建设专业课程体系

(四)合作建设专兼职教师队伍,挖掘“企业教师”资源,企业提供专业技术人才和能工巧匠任兼职教师

(五)合作建设校外实习、实训基地

(六)合作为毕业生提供就业机会

(七)合作评价毕业生质量

六、政策条件

国家和地方政府出台的本专业建设发展的相关政策保障,包括法律、法规以及相关政策的主要精神,如管理体制、运行机制、招生、就业,等等。

有关促进本专业建设发展的保障措施

七、其它条件

其他有助于本专业建设发展的辅助条件

第四部分 教育教学系统设计

一、基本素质课程教学系统设计

(一)思政品德修养教学系统设计

(二)大学语文课程教学系统设计

(三)大学英语课程教学系统设计

(四)计算机应用能力教学系统设计

(五)体育素质训练教学系统设计

(六)公共礼仪素质养成教学系统设计

(七)中国传统文化传承教学系统设计

(八)论坛主题讲座系统设计

(九)公共选修课程教学环节系统设计

二、理论课程教学体系系统设计(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

原则:保证理论体系的“完整性”,充分注重针对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

开设哪些理论课,课程之间的关联关系等

校企合作开发课程,置换哪些课程等

三、实践教学体系的系统设计(各专业要根据本专业实际进行表述)

系统设计、实施生产性实训和顶岗实习,探索建立“校中厂”、“厂中校”等形式的实践教学基地,推动教学改革。

强化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鼓励学校提供场地和管理,企业提供设备、技术和师资,校企联合组织实训,为校内实训提供真实的岗位训练、营造职场氛围和企业文化;鼓励将课堂建到产业园区、企业车间等生产一线,在实践教学方案设计与实施、指导教师配备、协同管理等方面与企业密切合作,提升教学效果。

要加强安全教育,完善安全措施,确保实习实训安全。

附表3:实践教学计划表

四、课程体系与教学进程安排(涉及校企合作)

(一)课程体系建设规划与建设思路

(二)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基本框架

课 程 类 别

实践学时

学 时

学 分

基本素质课程



34

职业素质课程



27

职业技能课程



37

职业延展课程

文化素质延展课



4

职业素质延展课



4

集中实践课程(含暑期工学结合社会实践)



34

合 计



140

课外素质教育活动

(共修满10个学分)

人文与专业素质类讲座、活动



至少完成3学分

实践创新类活动



至少完成2学分

素质拓展训练



至少完成1学分

技能素质类考证



4学分

备 注

实践学时占总学时比例(%):

(三)核心课程介绍

(核心课程的界定见教育部《普通高校高职高专教育指导性专业目录专业介绍》)

(说明每门课程的课程名称及学时、学分,主要教学内容,教学目标)

1.××××××(××学时、×学分)

本课程讲授××××××,×××××,×××××,×××××等内容,使学生了解×××××,×××××;掌握×××××,×××××;能×××××,×××××;会×××××,×××××。(可根据内容顺序交替使用;采用工学结合模式的课程要突出说明)

……

(四)教学计划与教学进程

附表4:专业教学计划与教学进程表

五、核心课程的教学标准

只列核心课程的课程标准(主要信息)

全部课程标准另见附件

附件4:××××专业课程标准

六、校企合作工作的系统设计

(一)合作企业

×××××、×××××、×××××、×××××、×××××、×××××

(二)合作项目

1.采取“订单”模式培养。学校与企业签订定向培养协议、根据企业提出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要求来组织和实施教学,学生学完相应的知识,达到相应的技能水平后,输送到企业就业。

2.共同进行人才需求调研

3.共同制订人才培养规格

4.共同组建专业建设委员会(企业建立专业咨询委员会)并定期开会

5.共同制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6.共同制订课程体系和课程标准

7.共同组建职业技能课程教学团队(学校聘请企业专业技术人才、能工巧匠任兼职教师,每个专业不少于2人,并参加学校的教研活动;专职教师与兼职教师比例为1:1;等等)

8.共同实施职业技能课程教学工作

9.共同建设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合作企业作为学校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为对口专业学生提供实习、实训岗位、指导教师及必要的实习、实训场地、设备、生活条件;安排学生实习时间每年不少于120课时。)

10.实施实习即就业模式(根据合作企业对高质量的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学生毕业时优先向合作企业推荐;企业接纳毕业生就业并签署就业协议)

11.共同评价毕业生质量(及时沟通反馈毕业生就职后工作表现等信息)

……

(三)培训专业教师提高“双师”素质

企业为学校提供专业教师和实习指导教师到企业实践研修的学习、生活等条件

(四)落实好校企合作责任制

每个专业确定一名教师,作为项目负责人,既是校企合作的协调员,也是专业建设的责任人,以确保校企合作培养高质量的应用型人才顺利实施。

(五)积极组织科研立项,加强产学研合作研究

积极组织立项院级科研课题,申报市级和省级科研课题。鼓励广大教师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积极开展科研工作,特别是要加强对产学研合作教育的研究,不断提高学术素养,取得更多更好的教学科研成果。

第五部分 专业建设各项工作的思路、规划与保障措施

一、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各专业要根据本专业实际进行表述)

以区域产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为依据,明晰人才培养目标,深化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要与行业(企业)共同制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实现专业与行业(企业)岗位对接;推行“双证书”制度,实现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引入企业新技术、新工艺,校企合作共同开发专业课程和教学资源;继续推行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等学做一体的教学模式,实践教学比重应达到总学分(学时)的一半以上;积极试行多学期、分段式等灵活多样的教学组织形式,将学校的教学过程和企业的生产过程紧密结合,校企共同完成教学任务,突出人才培养的针对性、灵活性和开放性。要按照生源特点,系统设计、统筹规划人才培养过程。要将国际化生产的工艺流程、产品标准、服务规范等引入教学内容,增强学生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

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要围绕“工学结合”的核心理念,通过校内校外交互作用,实施仿真模拟实训、生产性实训和顶岗实习来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在校内,主要体现在强化实践教学环节,通过各个学期安排的课内外实践教学节来实现,如×××实习、××××实训、××××课程设计等。在校外,主要是利用稳固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通过工学结合、工学交替的形式,以及安排在第×学期的企业顶岗实习来实现。其次是通过积极开展社会服务,把实践教学与社会服务有机结合起来,使学生巩固知识,强化技能。使学生在校期间就能得到真实的生产工作环境的历练,就业后能尽快适应岗位工作需要。

二、师资队伍建设(思路、规划)

(一)师资队伍建设总体规划

阐述确保实现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师资队伍建设的指导性意见和思路。

(二)现状分析:

数量;水平;结构;问题(缺项);建设思路。

(三)解决对策:

培养、引进途径;建设举措;保障机制;等等。

(四)分类建设计划

1.专业带头人培养与引进计划

2.骨干教师培养计划

3.专业教师实践技能提升与考核计划

4.“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计划

5.兼职教师队伍建设计划(企业讲师;专、兼职结构比例1:1)

三、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改革(思路、规划)(涉及校企合作)

(一)课程体系建设规划与建设思路

1.课程体系建设规划

总体建设目标:

阶段性预期目标:

2.课程体系建设的基本思路

以××××行业对人才规格的要求为依据,以××××岗位能力培养为主线,以××××行业标准为对接,在企业直接参与下重构专业课程体系,开发建设融“教、学、做”一体化,突出教学过程开放性和职业性,具有××××专业特色的课程体系。

该课程体系以人才培养方案为依据,以××职业能力分析为基础,基于××专业主要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和工作任务,按照××典型工作过程优化课程结构,如根据××主要岗位任职要求和工作任务,设计了××××、××××、××××等系列课程;围绕××××各主要岗位的职业能力要求选取教学内容,并在人才培养各个相关环节对课程教学进行系统安排,形成体现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能力本位课程体系,……

(二)课程建设的资源统筹与建设思路

课程建设的资源统筹与主要建设任务是,开放的、系统的、耦合的、校企合作、潜在的关键任务。

1.人才培养方案

人才培养理念;专业建设发展的规划和目标;人才培养规格手册;人才培养总体与各个环节的系统设计。

2.课程建设与改革

×门优质核心课程建设;教材与课件建设;课程改革的理念;教学改革项目。

3.师资队伍建设

专业带头人培养;骨干教师队伍建设;青年教师队伍建设;兼职教师队伍建设;专业教师实践技能考核。

4.实践教学体系

实践教学体系的系统设计;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实训中心软环境建设;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学生顶岗实习实践教学环节的保障体系建设。

(三)实践教学体系构建思路

1.实践教学的系统设计

包括规划、统筹、进度、资源、标准等

2.分项介绍

下列各项目要分别说明:项目名称、时间、学分,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安排、考核、职业资格鉴定与证书等

● 课内实践教学环节

● 集中实践教学环节

● 顶岗实习教学环节

● 毕业实习与毕业设计

四、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思路、规划)

说明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的指导性意见。

要求:①校内实训基地应包括学院自建的、与企业共建的;②确保基地是真实的;③充分考虑基地的教学功能,并能够为科研、社会服务;④要制订出完整的建设方案。

(一)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的现状

1.基地数量

2.基地规模

3.建设进度

4.下步怎么建

(二)校内实训基地的作用

1.基地已经发挥的作用

2.基地应该发挥的作用

(三)校内实训基地的管理办法

(四)与企业合作的措施

五、校外实训基地建设(思路、规划)

说明校外实训基地建设的指导性意见。

要求:①校外实训基地应涵盖设在省内、国内、国外实训基地;②确保基地是真实的;③要充分考虑基地的教学功能,并能够为科研、社会服务;④要制订出完整的建设方案。

(一)校外实训基地建设的现状

1.基地数量

2.基地规模

3.建设进度

4.下步怎么建

(二)校外实训基地的作用

1.基地已经发挥的作用

2.基地应该发挥的作用

(三)校外实训基地的管理办法

六、教学方法与手段改革(思路、规划)

将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改革,应坚持与课程体系改革有机结合,建立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中心的教学体系,真正转变以课堂、教材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开展教学方法和手段改革的关键是要更新教学思想,教学内容突出基础理论知识的应用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基础理论教学以应用为目的,以确保知识含量为度,以讲清概念、强化应用为教学重点;专业课教学强调针对性和实用性,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操作技能。倡导“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观念,充分发挥“学”的主体作用和“教”的主导作用。

(一)对常规教学手段的改革思路

教学手段是指教师用以运载知识、传递教学信息的物质媒体或物质条件,是教师进行教学活动所必不可少的辅助用具。教学手段大体上可分为常规教学手段和现代化教学手段。

常规教学手段主要指目前学校经常使用的直观教具,包括图表、板书、挂图、实物、标本和模型等。

现代化教学手段指幻灯机、投影机、电影机、录音机、录像机、多媒体课件、网络课程等。

1.理论课程教学手段改革思路

2.实训课程教学手段改革思路

(二)对常规教学方法的改革思路

●教学方法的内涵,是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为实现教学目的和教学任务要求,在教学活动中所采取的行为方式的总称。

●教学方法包括教师教的方法(教授法)和学生学的方法(学习方法)两大方面,是教授方法与学习方法的统一。教授法必须依据学习法,否则便会因缺乏针对性和可行性而不能有效地达到预期的目的。但由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处于主导地位,所以在教法与学法中,教法处于主导地位。

1.理论课程教学方法改革思路

2.实训课程教学方法改革思路

(三)推进现代化教学手段和方法改革

1.开发虚拟流程、虚拟工艺、虚拟生产线等,提升实践教学和技能训练的效率和效果。

2.搭建校企互动信息化教学平台,探索将企业的生产过程、工作流程等信息实时传送到学校课堂和企业兼职教师在生产现场远程开展专业教学的改革。

七、“双证书”教学(思路、规划)

(一)参照国际、国内相关职业标准,实行“双证书”制度

(二)要根据与专业相关的国际、国内职业标准,设计和开发课程

(三)要将与专业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考试内容融入到专业课程教学之中

(四)使学生在毕业之前至少拿到一个与所学专业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

八、教学质量保障、评价体系建设(思路、规划)

强化教育教学管理,完善人才培养质量保障和评价体系;建立和完善学校、行业、企业、研究机构和其他社会组织共同参与的质量评价机制;改革教学质量评价标准,将毕业生就业率、就业质量、企业满意度、创业成效等作为衡量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指标;学校要建立人才培养质量年度报告发布制度,不断完善人才培养质量监测体系。

从本专业出发,提出强化系(部)二级教学质量保障、评价体系建设的思路和规划。

九、职场行为手册

针对毕业生入职后岗位工作中可能面临的各种考验和实际问题,提出有针对性的应对措施和建议。

(可向相关行业、企业咨询)

附件5:××××专业职场行为手册

十、社会服务能力建设(思路、规划)(各专业要结合本专业实际来规划)

增强服务能力,满足社会多样化发展需要。

(一)学校要搭建产学研结合的技术推广服务平台

面向企业开展技术服务,推进科技成果转化;面向现代服务行业,提供技术推广、经营管理、教育培训等服务。建立专业教师密切联系企业的制度,引导和激励教师主动为企业和社会服务。

(二)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提高专业和学院的国际知名度

要服务国家“走出去”战略,开展技术培训,满足企业发展需要和高技能劳务输出需要;积极开展中外合作办学,引进优质教育资源,提升办学水平。

(三)开放教育资源

开展高技能和新技术培训,普及科学文化知识,参与社区教育,在构建国家终身教育体系和建设学习型社会中发挥积极作用。

第六部分 附件及附表

附件

1.××专业面向的职业技术领域发展现状与趋势的调研报告和论证报告

2.关于××专业社会人才需求的市场调研报告和论证报告

3.××××专业人才规格手册

4.××××专业课程标准

5.××××专业职场行为手册

附表

1.专业教学活动计划表

2.各类课程学时学分分配表

3.实践教学计划表

4.专业教学计划与教学进程表

5.素质教育活动学分分配表

附表1:××××专业教学活动计划表

××××专业教学活动计划表

学期

教学周

第一学年

第二学年

第三学年

内 容

时间

内 容

时间

内 容

时间

第一学期

1



基本教学


基本教学

15周

2

3

入学教育、军训

2周

4

5

中秋节、运动会、

国庆节

2周

中秋节、运动会、

国庆节

2周

6

7

基本教学

13周

基本教学

11周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综合实训

2周

17

18

考试

1周

实训

1周

19

实训

1周

毕业论文开题

1周

20

考试

1周

培训

1周

考试

1周

21-26

寒假

6周

寒假

6周

寒假

6周

第二学期

27

基本教学

15周

基本教学

15周

毕业实践

顶岗实习

14周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毕业论文

毕业设计

2周

42

机动

1周

机动

1周

43

考试

1周

考试

1周



44

实训

1周

实训

1周

45

实训

1周

综合实训

2周

46

实训

1周

47-52

暑 期

(含工学结合2周)

6周

暑假

6周

合 计


51周


52周


42周










附表2:各类课程学时学分分配表

类 别

学 时

学 分

总计

实践

实践

比例

学分

比例

课堂教学

基本素质

必修






职业素质

必修






职业技能

必修






职业拓展

选修






学时、学分小计






集中实践

公共实践

入学教育、

军训与国防教育






课程阶段与综合实训

技能专项训练






暑期工学结合

专业实践






毕业实践

顶岗实习






毕业论文(设计)






学时、学分小计






学时、学分合计

























各类课程学时学分分配表

附表3:实践教学计划表

实践教学计划表

实践类别

课程代码

课程名称

周数

学分

第一学年

第二学年

第三学年

备注

第一学期

第二学期

暑期

第三学期

第四学期

第五学期

第六学期

公共实践

00311021

入学教育军训













××认知实训













××模拟操作













××模拟操作













××××实训













××综合实训













综合实训(工学交替)













暑期工学结合专业实践







































































































































































毕业实践

00311029

毕业实践











00311030

毕业论文











合 计











附表4 专业教学计划与教学进程表

课程类别

序号

课程代码

课程名称

学分

学时分配

各学期周学时分配

考核

总计

实践

第一学年

第二学年

第三学年

考试

考查

1

2

3

4

5

6

13w

15w

15w

15w

15w

15w

基本素质

1

00011001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3

42

16

2+16







*

2

00011002

形势与政策

1

16

0

4

4H

4H

4H




*

3

00011003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4

60

15


3+15





*


4

00011004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2

32

6

2+6







*

5

00011005

职业生涯与发展规划

0.5

8

0

8







*

6

00011006

就业指导

2

30

8





2



*

7

00011007

中华传统文化

2

30




2





*

8

05211001-3

体育与健康一、二、三

5.5

86

64

2

2

2





9

05411001-2

大学英语一、二

7.5

112

56

4

4





1

2

10

05511001

计算机应用基础

4

60

36

4+8






*


11

05111001

阅读欣赏

2

30

0


2






*

12

05111002

口语交际

2

30

9



2




*


13

05111003

应用文写作

2

30

6




2




*

小 计

37.5

566

216

14

11

6

2

2




职业素质

14

00311001













15

00311002












16

00911006

22

00311009













23

00311010













小 计



职业技能

24

00311011













25

00311012













26

00311013













27

00311014













28

00311015











29

00311016













30

00311017













31

00311018













32

00311019













33

00311020













小 计



34


文化素质选修课












35


职业素质选修课












36


职业考证课












小 计



39

05611001

入学教育军训

2

50

50

2W







*

40

00311022

企业认知实训

1

25

25


1W






*

41

00311023

模拟操作

1

25

25


1W






*

42

00311024

模拟操作

1

25

25



1W





*

43

00311025

××操作

1

25

25



1W





*

44

00311026

综合实训

2

50

50





2W



*

45

00311027

综合实训(工学交替)

3

75

75




3 W




*

46

00311028

暑期工学结合专业实践

2

50

50








*

毕业实践

47

00311029

毕业实践

16

320

320






14W


*

48

00311030

毕业论文

3

75

75





1w

2W


*

小 计

32

750

750

0

0

0

0

0

0



合 计



















职业素质拓展课程(专业选修)

课程代码

课程名称

教学时数

考核形式

各学期周课时安排

总计学时

实践学时

考试

考查

认证

1

2

3

4

5

×

×

×

×

×






















































































































小 计












文化素质拓展课程(公共选修)

课程代码

课程名称

学分

学 时

考核形式

各学期周课时安排

总计

实践

考试

考查

认证

1

2

3

4

5

×

×

×

×

×



























































































































































合 计


























附表5:素质教育活动学分分配表

素质教育活动学分分配表

类 别

项 目

学 分

备 注

人文与专业素质讲座和活动

院组织的人文素质讲座

1学分∕2次

本类至少要求3学分,最多计5学分

系组织的专业素质讲座

1学分∕2次

校园科技文化艺术活动

1学分∕1次

学生社团活动

1学分∕1个

实践

创新

暑期“三下乡”活动

2学分∕次

本类至少要求2学分,最多计4学分

志愿者活动

院级2学分∕次

以上4学分∕次

大学生实践创新项目

院级2学分∕个

以上4学分∕次

科技、文化、技能、创新等比赛获奖

院级1学分∕次

以上2-4学分∕次

发表论文、获得专利

院级2学分∕篇(个)

以上4学分∕篇(个)

素质技能考证

英语A、B级

2-4学分

本类没有最低学分要求,取得该类学分可以与其他类学分互换

英语四六级

5-10学分

计算机一二级

2-4学分

普通话

二级乙等及以上2-4学分

职业资格(技能)证书

2学分∕证

素质拓展训练

学院素质拓展项目

2学分

符合身体条件的学生,该学分为必须取得学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