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教务首页 > 教务处概况 > 规章制度 > 正文

课程标准编写规范

辽宁现代服务职业技术学院课程标准编写规范

课程标准是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指导下,以纲要的形式规定课程的性质、目标和内容的教学指导性文件,是课程实施教学、评价的基本依据和基本要求。为规范课程标准的编写,特制定本编写规范。

一、对于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规定开出的各门课程,包括实验、实训项目、综合实践教学,全校性开设的公共选修课都必须编写课程标准。

二、制(修)订课程标准须依照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和办学特色要求进行,突出体现“就业导向、能力本位、产学(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要求。

三、各课程负责单位负责组织本单位归口课程的课程标准的编写、审定和修订工作。

四、各课程负责单位应指定一名课程主讲教师负责起草所任课程的课程标准(由多名教师同时担任相同内容的同一门课程主讲任务的,由课程负责单位指定一位主讲教师起草该课程标准,起草后的课程标准需由课程组教师讨论确定)。课程标准经教学单位负责人审定后,报教务处,成为正式的教学指导性文件。

五、对已审定公布的课程标准,任课教师须严格依照执行。

六、如教学单位认为已编写的课程标准需要重新修订的,应在开学前以书面形式向教务处提出修订报告,并将修订、审定后的课程标准交教务处。

七、课程标准的编写参照《辽宁现代服务职业技术学院课程标准编写格式》进行。

八、制(修)订课程标准是完成任课教学任务的一个组成部分,主讲教师没有完成课程标准任务,与没有完成教学任务同等性质。

九、鉴于各专业性质、特色不同,课程体系及课程内容各异,某些内容写法也会不尽相同,故基本框架和行文格式不变,相应内容应根据课程实际变通执行。

十、本规范从2011年12月21日起执行。

十一、本规范的解释权在教务处。

附件:辽宁现代服务职业技术学院《课程标准》编写格式

附件

辽宁现代服务职业技术学院

课程标准编写基本格式

● 基本格式

1.文件页面设置:页边距为上3.0、下2.2、左3.0、右2.4。

2.文件页码设置为:页脚、居中;首页不显示页码,起始页码为0。

3.排版的总体要求:符合规范,灵活变通,清晰醒目,匀称美观。

4.文件封面部分

(1)每份课程标准均需加1页封面。

(2)标题:学院名称——字体宋体、小1号、加粗;课程名称+课程标准——字体黑体、小1号、加粗;行距为固定值36磅,居中对齐。

(3)课程信息、编制信息:字体楷体、小3号、加粗,行距为固定值24磅,首行缩进6个字符,其中“授课模式”第二行首行缩进11个字符。

(4)页眉与学院名称之间保留多倍行距:按字体小4号、单倍行距保留7行;课程标准与课程信息之间保留多倍行距:按字体小4号、单倍行距保留6行;课程信息与编制信息之间保留多倍行距:按字体小4号、单倍行距保留3行。

5.文件正文部分

(1)封面次页:首行按字体小4号、单倍行距保留1行;从默认第二行开始录入正文。

(2)文中小标题:前面加序号,后面不得加任何标点,首行缩进2个字符。

一级小标题和序号:字体黑体、小4号、加粗;序号用汉字小写数码、后加全角顿号分隔。

二级小标题和序号:字体宋体、小4号;序号为阿拉伯数码,全角圆点分隔。

三级小标题和序号:字体宋体、小4号;序号为圆括号内加阿拉伯数码。

(3)正文行文格式:字体宋体、小4号,首行缩进2个字符;回行须顶格。

(4)文中图表格式:文字、数字和行高一律为宋体5号,单倍行距;录入字数相等的各列应中部居中,其余各列要中部两端对齐;同1份图表应尽量安排在同1页面内,可通过调整行距、字符间距解决。正文中表格一律使用Word制作。

(5)正文整篇文档(含小标题)行距设置:一般为固定值18~22磅之间。

为节省纸张,可根据排版的实际需要适当调整行距或字符间距,如末页仅剩余三五行文字,可适当缩小全文行距,将剩余部分移至上一页。

● 参考样例

见下列各页

辽宁现代服务职业技术学院

《×××××××》课程标准

课程名称:

课程代码:

授课模式:理论 实践

理论+实践

总学时数:

理论课学时:

实践课学时:

学 分 数:

适用专业:

执 笔 教 师:

编制(修订)单位:

编制(修订)日期:

教 研 室 初 审:

系(部)审 核:

学 院 审 定:

(首行按字体小4号、单倍行距保留1行;从第二行开始录入正文)

一、课程性质

1.是指必修课、选修课

2.是指基本素质课、职业素质课、职业技能课、职业拓展课等

二、课程定位

该课程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的地位和作用,课程与职业岗位工作的关系,课程对学生职业素质养成与职业能力培养的作用,以及与先修课程、后续课程的衔接等。

三、课程设计思路

以能力目标为指导,基于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工作过程等)的课程整体开发设计的说明,充分体现职业性、实践性、开放性的要求。

四、课程基本目标

1.知识目标

2.职业技能目标

3.职业素质养成目标

4.职业技能证书考核要求

五、课程的载体

说明教学过程中学生要完成的任务(作品/项目/案例)有哪些;作为最终考核的作品/项目/案例是什么。(理论课可重点说明知识的应用性)

六、先修课程

简要说明先修课程基本内容及要求,以及为本课程教学奠定了哪些基础

七、教学内容及学时安排

1.课程主要内容说明

说明对教学内容安排、教学重点和难点、学时分配等的考虑,以及针对职业岗位要求的知识、素质、能力需求选择课程内容的说明。

2.课程组织安排说明

对课程“教、学、做”于一体、实训和实习环节的设计、教学方式、教学模式和实现途径的说明、提供网络教学环境的说明。

3.课程教学内容

序号

单元(工作任务模块或实训项目)

教学内容及要求

活动设计

课内

学时安排

1








2








3








4








复习、考试


合计学时


单独设置的实训课程填此栏

实训项目编号

实验(训)项目名称

项目内容及要求

项目实验(训)

设计

学时安排

















复习、考试


总学时


八、教学方法

教学设计指导思想,讲授法、案例法、分组讨论法、组合教学方式,等等

九、教学评价方式

1.考核大纲(根据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说明考核的内容,考核标准、考核水平,是否企业或第三方评价,是否与职业标准相融合,是否采用企业标准等)

2.考核方式(说明怎么考)(笔试[开卷/闭卷]、口试、理论、实践,用大作业或职业技能鉴定考试代替等)

3.分数评定(说明分数怎么评定)(按照理论单元/章节,或工作任务模块或实训项目,各占多大比重加以说明)

4.期末考核评价标准及方式

5.集中实训评价(可参照以下表格进行评价)

序 号

任务模块

评价标准

评价方式

评价分值


























6.课程成绩形成方式

十、课程主讲教师、团队任职条件

该课程主讲教师及教学团队应具备的基本条件,包括知识结构、相关企业工作经历和经验、双师素质、教学科研能力及主要成果等;教学团队的结构要求:专、兼职教师比例,理实一体化教学能力、双师结构等

十一、课程教学环境和条件要求

设备,场地,图书馆,课程网络教学平台,校内外实习、实训、实验条件等

十二、课程建设定位

该课程建设已达到的等级,如校级或以上课改课程、精品课程;预期目标等级

十三、教学资源的利用

1.使用教材:《××××》,编著者,出版社,版别(××××年×月,第×版)

2.实验教材:《××××》,编著者,出版社,版别(××××年×月,第×版)

3.参考书:《××××》,编著者,出版社,版别(××××年×月,第×版)

4.多媒体资源:

5.课程网络教学平台:

5.实验(训)室利用:

6.校外基地利用:

教务处

二〇一一年五月十六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