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现代服务职业技术学院适应社会需求能力评估
自 评 报 告
辽宁现代服务职业技术学院是一所专门培养服务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全日制高等职业院校,隶属于辽宁省商务厅,业务受辽宁省教育厅指导。学院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有关教育方针和政策,秉承“以礼服人、求知务实”的校训,以行业为依托,以素质为根本,以质量为核心,以改革为动力,立足区域经济需求,发挥特色专业优势,推进职业素质教育,办人民满意的高等职业教育,为我省服务业繁荣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2014年被确定为辽宁省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立项建设单位。
学院设有酒店管理学院、商业管理系、旅游航空系、艺术设计系、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研究部、公共教学部、附属中专部7个教学系部,17个专业(含专业方向),均为服务类专业,现有在校生5900余人。
学院占地面积为13.7万平方米,分为教学区、运动区和生活区。其中,教学区占58%,运动区占24%,生活区占18%。近年来,学院大力建设基础设施,改善基础办学条件,努力建设智慧化、花园式校园环境,总建筑面积10.06万平方米。教学、生活、文化、体育等设施完备,截至2015年底学院拥有计算机1451台,图书馆馆藏图书214360万余册,多媒体教室87个。
学院现有教职工313人,校内专任教师212人,专任教师比例为67.7%,其中,专业课教师比例为74.32%。校外兼职教师折合74人,生师比18.6:1。学院专任教师中有博士2人,硕士99人,占学院专任教师的68.2%。全院正式聘任的副高级以上专任教师31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20.9%,中级专业技术职称76人,占51.4%。专任教师中“双师素质”教师137人,比例达到92.6%。
2015年,财政完成生均拨款16698.48万元;完成中央和地方财政专项经费拨款5570.7万元。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值5416.13元。生均校内实践教学工位数0.54个。
2015年学院基础数据指标
指标
|
单位
|
2015年
|
1
|
年生均财政拨款水平
|
元
|
16698.48
|
2
|
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值
|
元
|
5416.13
|
3
|
生均教学及辅助、行政办公用房面积
|
平方米
|
6.40
|
4
|
生均校内实践教学工位数
|
个
|
0.54
|
5
|
在岗教职员工总数
|
名
|
313
|
6
|
专任教师总数
|
名
|
212
|
7
|
“双师型”教师比例
|
%
|
92.6%
|
8
|
生师比
|
%
|
18.6:1
|
9
|
直接就业率
|
%
|
92.38
|
10
|
毕业生职业资格证书获取率
|
%
|
100
|
第二部分 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
一、服务区域发展,优化学院专业布局
学院面向区域经济发展,在“服务区域,贡献民生”办学理念的指导下,根据现代服务业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适时调整专业结构,优化专业布局。学院紧紧围绕“与时俱进、推陈出新、凝聚特色,突出优势”的专业建设指导思想,建立“校企联动”的动态专业调整机制,实现专业建设与我省经济社会发展良性互动。全力打造一批内在关联度大、整体实力强、办学特色突出、社会需求强烈的优势专业。目前,学院形成了以电子商务专业为龙头的面向现代服务业的商贸流通专业群和以烹调工艺与营养专业为龙头的面向传统服务业的旅游服务专业群,形成了示范(重点)专业为龙头、骨干专业为支撑的,面向生活性服务业需求的专业布局。学院定位于在完成辽宁省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项目建设的基础上,努力建成规模适度、特色鲜明、质量一流、省内领先的特色高等职业院校。
通过优化专业结构和狠抓内涵建设,我院专业结构趋于合理,重点专业建设成效显著。截至2015年,学院以烹调工艺与营养、酒店管理、电子商务和人物形象设计4个示范校重点建设专业为核心,全面推动学院各专业群建设。学院现有酒店管理和连锁经营管理2个专业为中央财政支持高等职业院校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建设项目;旅游管理专业为中央财政支持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项目;旅游管理、烹调工艺与营养、连锁经营管理、人物形象设计和酒店管理5个专业为辽宁省服务行业重点建设专业;烹调工艺与营养、酒店管理、物流管理3个专业为辽宁省职业教育创新型实训基地;烹调工艺与营养和旅游管理2个专业为辽宁省对接产业集群职业教育示范专业;烹调工艺与营养专业被定为辽宁省职业教育创新型实训基地。
2016年学院招生专业一览表
序号
|
专业名称
|
专业代码
|
1
|
酒店管理
|
640105
|
2
|
烹调工艺与营养(中餐烹调)
|
640202-1
|
3
|
烹调工艺与营养(西餐烹调)
|
640202-2
|
4
|
食品营养与检测
|
590107
|
5
|
旅游管理
|
640101
|
6
|
空中乘务
|
600405
|
7
|
物流管理
|
630903
|
8
|
会计信息管理
|
630304
|
9
|
汽车营销与服务
|
630702
|
10
|
市场营销
|
630701
|
11
|
电子商务
|
630801
|
12
|
人物形象设计
|
650122
|
13
|
连锁经营与管理
|
630604
|
14
|
软件技术
|
610205
|
15
|
广告设计与制作
|
650103
|
16
|
食品加工技术(焙烤技术)
|
640205
|
二、强化工学结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学院坚持以校企合作为依托,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打造企业全程参与教学、校企共同发挥作用的高素质技能人才培养特色。实现教育场所双元化;教学师资双元化;教学内容双元化;教学评价双元化;服务对象双元化。出台《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管理办法》,为各专业的改革布局和框架设计提供宏观的、整体性的指导。学院坚持“政校行企,四方联动”机制,不断创新与完善“专业与职业一体、学业与岗位融通”的人才培养模式。在学院人才培养模式的总体框架下,各专业结合实际,探索各具特色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烹调工艺与营养专业依托我院作为省餐饮烹饪行业协会副会长单位的优势,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引导企业全程介入,积极推行“师徒传承、工学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将金粮食品公司烘焙车间“搬进”学校,建校内麦斯西餐厅,设立大师工作室,由刘敬贤、李春祥、张奔腾、金立新等国家级烹饪大师带徒传技、亲自授课,强化菜品设计与开发、现代厨政管理等知识和技能。
酒店管理专业结合学生实习现状和职业生涯规划,采用“全程职业化交互成长型”人才培养模式,打破原有的学期学年界限,理论学习、专业技能和岗位技能训练、顶岗实习、职业拓展课程深化、岗位能力提升等在校企之间交互进行,注重专业群教育资源优化组合利用,知识、能力、素质培养有机结合,毕业生“双证书”获取率达100%。
电子商务专业采用“互联网思维下基于工作过程的1355”人才培养模式。校内打造真实的教学环境,引导学生“在工作中学习”,实现“职业化”情境育人;利用稳定的校企合作基地,实现“工学结合,工学交替”。针对电子商务专业企业对人才知识、能力与素质的具体需求情况,根据学生的特点和专业发展的特点,系统梳理和科学构建教学内容和工作任务。实现课程设计过程化,课程组织团队化,课程实施生产化,课程评价多元化。
人物形象设计专业探索“项目导向、学创合一”人才培养模式。案例导入、实境训练,实施“教、学、做”一体,以“做”为主,“做”中学习;以“学”为重,“学”中创新。同时以赛带学、以赛带训,以赛促创,促进学生综合素养全面提升。
三、深化课程改革,注重实践能力培养
(一)深化课程改革,构建新型课程体系
学院建成以职业能力、职业素质为主线,以业务流程、典型工作岗位所包含的知识、能力、素质要素为依据,以教学内容与岗位需求相适应为要求的“以基本素质课为基础,以职业技能课为核心,以职业素质课和职业延展课为支撑”的课程体系。截至2015年,完成544门课程的课程标准建设工作,并已汇编成册;完成教学设计、教案课件等课程实施相关文件约1200余件。学院参照企业职业标准选择教学内容,积极与行业企业合作,共同开发校本教材和讲义67部,《基于工作过程的旅行社业务资源共享课程实施应用报告》获2014年省级教学成果二等奖。
(二)创新教学模式,方法手段推陈出新
学院借鉴各地先进教学模式,深入剖析生产经营过程转化为教学过程的成功案例,编写《教学方法与手段改革指导手册》,指导、鼓励教师积极进行教学创新和改革。广大教师积极参与课程建设与改革的研究与实践,近三年,在课程建设与改革方面的省级以上课题立项89项,编写教材66部,论文352篇。全院教师根据课程内容和学生特点,灵活采用项目教学、任务驱动、案例分析、情境模拟、角色扮演等多种有效的教学方法,融教、学、做于一体,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注重能力考核,实施评价方式改革
改变传统的“一卷定乾坤”的考核模式,在对理论知识进行考核的同时,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及完成的课程作品、项目、案例或任务的“实物”考核。根据课程特点,采取“过程考核与期末考核相结合”“阶段考核与作品考核相结合”“基本理论考核与方案设计考核相结合”“设计思路与技能操作相结合”“课堂考核与实地考核相结合”“笔试与口试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等多种考核方式,注重评价主体、评价内容和评价方式的多元化。企业介入考评过程,注重课程能力目标、素质目标、知识目标的达成。逐步建立起符合高职教育特点、以能力考核为主,知识、能力与素质全面考核的考核评价体系。
四、加大投入力度,改善实践教学条件
(一)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情况
学院现有按照行业企业标准、适合各类专业群的校内实训室52个,正在进行方案论证,准备招标建设的实训室6个,校内实训设备总值2869.47万元。实践教学课程占总教学学时的比例均大于60%,各专业实践课程开出率均达100%。学院在不断整合实践教学资源的基础上,积极探索“校中店”、“企中校”等生产性实训基地,实现课岗对接、产教融合的统一,建成麦斯西餐厅、万香源餐茶文化传播有限公司、金粮焙烤、中小企业电子商务服务中心等生产性实习实训基地。目前学院拥有4项中央和省级财政支持的实训基地建设项目。
1.中央财政支持的实训基地
旅游管理专业实训基地。2012年获批,共投资280万元。实训基地建筑面积1230.18平方米,设备总值324.50万元,包含“一所两室三中心”,即旅游区域文化研究所、旅游外语实训室、形体礼仪训练室、旅行社实训中心、旅游景区实训中心、录播中心。精心打造导游模拟实训室,通过旅游虚拟仿真系统,高度仿真模拟导游服务过程。作为辽宁省职教师资培训基地,承接辽宁省职教师资培训工作。
2.省级财政支持的实训基地
烹调工艺与营养专业实训基地:2011年获批,共投资320万元。实训基地建筑面积7255.84平方米,设备总值756.29万元,设有烹饪原料加工、烹调工艺、面点加工、西餐工艺、食品分析等实训场所。建立辽宁烹饪研究所,并承担中式烹调师等职业技能鉴定工作。
酒店管理专业实训基地:2012年获批,共投资300万元。实训基地建筑面积1957.84平方米,设备总值359.78万元,建成麦斯西餐厅、中餐服务、茶艺、调酒、插花、前厅客房等实训场所。建立辽宁餐饮文化研究所,中国餐饮业职业经理人定点培训基地,承接餐饮服务师、客房服务员、插花师、茶艺师等初、中、高级职业技能鉴定工作,也是辽宁省职教师资培训基地。
(二)校外实习基地建设情况
学院充分利用行业办学优势,先后与北京人民大会堂、辽宁大厦、沈阳凯宾斯基饭店、万豪酒店管理集团、洲际酒店管理集团、沈阳市海外国际旅行社、Tesco乐购集团、沈阳桃仙机场、沈阳商业城、大连富丽华酒店、澳门威尼斯人度假村酒店等近200家企事业单位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并全部采用协议化管理,可以满足全部专业半年以上的顶岗实习,骨干专业的实习单位协议化稳定率超过85%。
(三)学生实践能力培养
学院十分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把实践教学作为专业教学的重要核心环节,纳入课程体系的整体设置中,系统设计、实施生产性实训和顶岗实习,理论教学与实训、实习密切联系,实践类课时占总教学时间的60%以上。
学生多次参加国家、省、市及行业组织的相关专业技能竞赛,并获得佳绩。近3年,我院学生获得国家级职业技能大赛奖项共26项,其中一等奖3项;获省级职业技能大赛奖项共89项,其中一等奖38项;全院共有550人次在技能大赛中获奖。
技能竞赛学生主要获奖情况一览表(2015年)
姓名
|
时间
|
获奖全称
|
颁奖单位
|
花笑评
|
2015.6
|
2015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烹饪赛项中餐面点单项二等奖
|
教育部
|
王洪頔
|
2015.6
|
2015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烹饪赛项热菜单项三等奖
|
教育部
|
宋坤
|
2015.6
|
2015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烹饪赛项冷拼单项三等奖
|
教育部
|
闫圣林等
|
2015.6
|
2015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烹饪赛项团体项目三等奖
|
教育部
|
赵钰
|
2015.6
|
2015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中餐主题宴会设计赛项比赛三等奖
|
教育部
|
李聪聪
|
2015.6
|
2015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西餐宴会服务比赛三等奖
|
教育部
|
关思雨
|
2015.6
|
2015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西餐宴会服务比赛三等奖
|
教育部
|
罗猛
|
2015.6
|
2015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一汽·大众杯”汽车营销赛项比赛三等奖
|
教育部
|
王晓娟
|
2015.5
|
第五届全国职业技术学校在校生创意西点技术大赛铜奖
|
中国焙烤食品糖制品工业协会
全国食品工业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
|
刘思延
|
2015.5
|
第五届全国职业技术学校在校生创意西点技术大赛铜奖
|
中国焙烤食品糖制品工业协会
全国食品工业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
|
关思雨
|
2015.4
|
2015年辽宁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西餐服务一等奖
|
辽宁省教育厅
|
马玉茜
|
2015.4
|
2015年辽宁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西餐服务一等奖
|
辽宁省教育厅
|
陈冠侨
|
2015.4
|
2015年辽宁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西餐服务二等奖
|
辽宁省教育厅
|
李聪聪
|
2015.4
|
2015年辽宁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西餐服务二等奖
|
辽宁省教育厅
|
赵晓庆
|
2015.4
|
2015年辽宁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中餐主题宴会设计一等奖
|
辽宁省教育厅
|
赵钰
|
2015.4
|
2015年辽宁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中餐主题宴会设计一等奖
|
辽宁省教育厅
|
季美华
|
2015.4
|
2015年辽宁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中餐主题宴会设计二等奖
|
辽宁省教育厅
|
徐文彬
|
2015.4
|
2015年辽宁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中餐主题宴会设计二等奖
|
辽宁省教育厅
|
李师
|
2015.4
|
2015年辽宁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导游(普通话)一等奖
|
辽宁省教育厅
|
胡玮琦
|
2015.4
|
2015年辽宁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导游(普通话)一等奖
|
辽宁省教育厅
|
孙伟
|
2015.4
|
2015年辽宁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导游(普通话)一等奖
|
辽宁省教育厅
|
王慧
|
2015.4
|
2015年辽宁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导游(英语)一等奖
|
辽宁省教育厅
|
杜佳骏
|
2015.4
|
2015年辽宁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导游(英语)一等奖
|
辽宁省教育厅
|
杜佳骏
|
2015.4
|
2015年辽宁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英语-非英语专业组一等奖
|
辽宁省教育厅
|
孔瑞雪
|
2015.4
|
2015年辽宁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英语-非英语专业组三等奖
|
辽宁省教育厅
|
王丹
苏淼等
|
2015.4
|
2015年辽宁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会计优秀奖
|
辽宁省教育厅
|
谷艳彤
左广星等
|
2015.4
|
2015年辽宁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现代物流二等奖
|
辽宁省教育厅
|
张涛
王超群等
|
2015.4
|
2015年辽宁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电子商务二等
|
辽宁省教育厅
|
安兴健
何帅等
|
2015.4
|
2015年辽宁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汽车营销赛项比赛市场营销优秀奖
|
辽宁省教育厅
|
罗猛
关玉晗
|
2015.4
|
2015年辽宁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汽车营销赛项比赛一等奖
|
辽宁省教育厅
|
王萌萌
毛隽宇
|
2015.4
|
2015年辽宁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汽车营销赛项比赛三等奖
|
辽宁省教育厅
|
冯乐、孔美玉
|
2015.5
|
第十二届“挑战杯”辽宁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三等奖
|
省教育厅、团省委、省科协
|
庞惠文
刘嘉媛等
|
2015.5
|
第十二届“挑战杯”辽宁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三等奖
|
省教育厅、团省委、省科协
|
徐俭
|
2015.5
|
第十二届“挑战杯”辽宁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三等奖
|
省教育厅、团省委、省科协
|
五、校企合作紧密,形成多元办学机制
推进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加强校企合作体制机制建设,形成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的紧密型合作办学体制机制。在省教育厅和省商务厅的大力支持下,学院牵头组建由113家成员单位参加的辽宁省现代服务业职教集团,被确定为省级示范性职教集团。依托职教集团,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探索中高职教育的有效对接,实现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全面衔接、系统贯通,为学生的多元发展提供保障。沈阳万豪酒店、沈阳皇冠假日酒店、沈阳康辉国际旅行社等16家企业已成为集团内各院校共享型实训基地,实现资源共享,打造校企合作、区域合作新平台,促进职业院校与行业、企业广泛深入的多元合作。
六、完善质量监控,保证教育教学质量
学院设有独立的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中心,形成了以教学信息监控、教学督导监控、教学管理监控为核心的院系二级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以教学主体地位、教师结构、实习实训基地、专业建设、教学内容、实践能力6项为核心指标,初步形成了一个多要素、多层面、多途径、全方位、全过程、全员参与的全面的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
以2015年为例,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中心完成听评课182人次,参加高职学生座谈会、中职学生座谈会,分别听取了学生对教学工作和活动安排、生活等方面的想法和建议。2015年6月和11月,分别组织了四个院、系及附属中专部随机抽取200名学生对教学单位进行测评。
课堂教学是教与学的双边活动,学生对课堂教学感受最深、最直接,最有权利客观的评价课堂教学质量。学院每学期进行两次学生匿名网上评教,学生评教是教学评估的一项重要工作,也是教学质量监控的一个重要环节,客观、公正的评教是完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基本前提。
2015—2016学年,我院共组织学生网上评教4次,参与学生8586人次,被评教师640人次,学生评测结果优良率达到100%。
一、完善制度,保障师资队伍建设
学院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出台了《教师企业实践管理办法》《双师素质教师资格认定办法》等20余项教师队伍管理办法。制定了教职工学习计划,学院每年选送教学骨干到国内外参加能力提升培训或到企业挂职锻炼,鼓励中青年教师参加学历学位提升进修。学院重视新教师的培养,开展“以老带新,以新促老,新老结对,共同提高”的“青蓝工程”。学院初步建立了学院师资队伍建设的长效机制,确保了学院教育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
二、内培外引,优化师资队伍结构
广纳各方人才,打造专兼结合的教学团队。近年来,学院先后从本科院校、示范骨干高职院校与行业企业引进20多名经验丰富的教师。聘请107名行业大师、专家、业务骨干作为学院的客座教授、讲师参与实践教学,专业核心课程由校内专任教师和来自生产经营一线的兼职教师共同完成,兼职教师承担专业课程的比例逐年提高。学院通过强化校内教师的培养和建立外聘教师资源库,优化教师结构,“双师”型教学团队基本形成。
学院拨出专项经费,鼓励和支持教师参加各级各类进修学习,提升学历学位层次和专业水平。近年来,学院选派22名教师赴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瑞士洛桑酒店管理学院、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等国外知名院校学习和考察;选送106人次教师参加了国家及省“双师”素质培训;每年选派30人次教师进入企业挂职锻炼;112名教师取得了相关专业的职业资格证书;21名教师获得了相关行业评委资格,专业课教师中“双师”素质比例达到93.3%。通过校内外的共同培养,教师教学能力显著提高。
三、激励引导,提升教师学术水平
近三年,学院教师共发表学术论文352篇,教研科研课题134项,荣获省级以上教学成果和教学竞赛奖69项。其中,《以“植礼养德”为目标、以公共基础课教学改革为切入点的素质教育创新与实践》获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酒店管理专业“全程职业化交互成长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基于工作过程的旅行社业务资源共享课程实施应用报告》《高职教育实践教学质量保障体系(BIPO)建设与评价》获二等奖,《基于工作过程构建商贸专业群“职业化”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获三等奖。
一、招生计划完成质量
2015年,学院计划招生1900人,实际录取1767人,实际报到1631人,报到率为92.3%。其中省内报到率为94%。2016年,学院计划招生1871人,实际录取1759人,实际报到1618人,报到率为92%。
学院不同招生口径的计划招生数和实际录取数
招生口径
|
2015年
|
2016年
|
计划招生数(人)
|
实际录取数(人)
|
计划招生数(人)
|
实际录取数(人)
|
普通高考(省内)
|
1395
|
1395
其中单独招生:479
|
293
|
181
|
普通高考(省外)
|
411
|
278
|
172
|
172
|
五年制
|
94
|
94
|
0
|
0
|
三校生
|
0
|
0
|
1871
|
1759
|
合计
|
1900
|
1767
|
1406
|
1406
|
二、毕业生职业资格证书获取
学院注重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强化专业技能训练,积极推行学历文凭和职业证书并重的办学模式,形成以学历教育为主、职业培训和技能鉴定为辅的办学格局。通过培养,学生可达到“一凭多证、一专多能”,满足就业需要。我院毕业生职业资格的获取率为100%。
学院各专业对应职业资格证书明细表
专业名称
|
职业资格证书
|
酒店管理
|
餐厅服务员
|
茶艺师
|
|
食品加工技术(焙烤技术)
|
中式面点师
|
西式面点师
|
公共营养师
|
食品营养与检测
|
食品检验工
|
公共营养师
|
|
烹调工艺与营养(中餐烹调)
|
中式烹调师
|
公共营养师
|
|
烹调工艺与营养(西餐烹调)
|
西式烹调师
|
公共营养师
|
|
会计信息管理
|
会计上岗证
|
|
|
物流管理
|
物流师
|
|
|
市场营销
|
人力资源师
|
|
|
连锁经营管理
|
人力资源师
|
|
|
汽车营销与服务
|
二手车评估师
|
|
|
电子商务
|
人力资源师
|
|
|
软件技术
|
计算机等级考试
|
|
|
人物形象设计
|
美容师
|
化妆师
|
美甲师
|
旅游管理
|
导游员
|
|
|
空中乘务
|
导游员
|
|
|
三、毕业生就业
(一)毕业生就业率
2014届毕业生毕业一年后的就业率为92.2%,与全国高职院校毕业半年后(91.5%)基本持平。
学院2014届毕业一年后就业率
数据来源:麦可思-辽宁现代服务职业技术学院社会需求与培养质量学年报告(2015)
专业名称
|
2016届毕业生实际就业率(%)
|
食品营养与检测
|
100.00%
|
空中乘务
|
82.95%
|
会计信息管理
|
97.44%
|
市场营销
|
97.30%
|
软件技术
|
88.57%
|
连锁经营管理
|
100.00%
|
汽车营销与服务
|
98.77%
|
电子商务
|
86.44%
|
物流管理
|
97.17%
|
旅游管理
|
95.61%
|
酒店管理
|
95.63%
|
烹调工艺与营养
|
95.24%
|
烹调工艺与营养
|
92.21%
|
数字媒体艺术设计
|
97.14%
|
人物形象设计
|
93.67%
|
2014届毕业生毕业一年后“受雇全职工作”的比例为82.0%,与全国高职院校毕业半年后(81.7%)基本持平;“自主创业”的比例为5.4%,比全国高职院校毕业半年后(3.8%)高1.6个百分点;“无工作,继续寻找工作”的比例为1.8%,比全国高职院校毕业半年后(4.7%)低2.9个百分点。
学院2014届毕业一年后的去向分布
数据来源:麦可思-辽宁现代服务职业技术学院社会需求与培养质量学年报告(2015)
(二)毕业生就业工作开展
通过长期以来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实践和校企深度融合的就业指导服务,我院毕业生就业工作呈现供不应求的局面,毕业生在辽宁省第三产业已占有一席之地,并展现了良好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近几年,学院坚决贯彻落实党和国家教育方针,以行业需求为依托,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以行业协会为平台,深化校企合作内涵;以全员参与为抓手,完善就业服务体系。毕业生年终就业率连续三年达97%以上,专业对口率82%以上。
1.夯实“一把手”工程
学院高度重视毕业生就业工作,严格实施“一把手”工程。党委书记和院长亲自抓就业,把就业确定为学院发展“四架马车”之一,明确提出毕业生年终就业率不低于95%,每年就业动员会上与各院系签订就业工作责任状。学院党委明确要求把就业工作目标和考核指标列入学院党政工作计划,每年多次召开党委专项会议研究部署就业工作,并要求招生就业处及各院系严格执行《辽宁现代服务职业技术学院就业工作管理办法》、《就业目标责任制奖励考核办法》等相关制度。形成就业工作分层负责、分级管理、分类落实的工作局面。
2.强化全员参与
学院充分调动广大教职工就业工作热情,在专项就业奖励基础上,2013年在《系部二次分配指导意见》中增设了就业奖励制度,在院长津贴中设立专项就业奖励经费,对在年终考核中就业工作达到优良以上的院系予以表彰奖励,对在就业工作中做出突出成绩的教职员工给予奖励,初步形成了“人人管就业、人人帮就业、人人促就业”的良好局面。2014年就业工作会上提出:院主要领导主抓,为学院就业工作第一责任人;招生就业处统筹管理,为学院就业管理的第一责任人;各院系具体负责,系部书记、主任为本院系就业工作第一责任人;专业主任负责市场建设,为本专业就业市场开发的第一责任人;班导师负责专业教育,为本专业学生职业生涯指导的第一责任人;辅导员负责日常管理,为本班级学生就业指导的第一责任人。打造“领导主抓、职能部门统筹、院系为主、全员参与”的就业工作网络格局。
3.打造专业化指导队伍
学院拥有专业化就业指导队伍,全部教师拥有职业指导师资格,高级指导师占40%以上,并设立就业创业指导教研室。全院设有10余人专职队伍,20余人兼职团队。其中招生就业处负责就业工作5人,围绕就业政策、市场开发、指导服务等方面发挥管理和导向作用;各院系每个班级配备专职辅导员,负责学生的思想教育和就业指导;同时专业教师担任毕业班级的班导师,负责学生的专业指导和就业推荐。学院专职指导教师在日常指导在校学生的同时,积极组织学生参与大学生创业大赛等活动并多次获得优秀指导教师,部分教师身兼企业培训师等职务。
4.加大经费投入
学院每年对就业工作的重视之一体现在经费投入上,目前每年专项就业经费50万,占毕业生在校期间学费的2%以上,高于生均200元划拨毕业生就业工作专项经费标准。主要用于毕业生跟踪调查、就业市场开发、就业奖励、举办招聘会、就业指导和业务培训等方面。每年年底对就业目标完成情况进行考核,对工作突出的个人和部门个人进行奖励,2013年开始对个人与部门专项奖励幅度加大,此项也是加大经费投入的主要内容。同时学院拿出实习实训场地建设2000余平,供学生创办西餐厅、校园小超市,不收创业学生租金,用于学生自主创业,历练创业本领。
5.加强就业市场开拓力度
学院在就业市场体系建设过程中,不再简单的把扩大进校招聘单位的数量作为唯一的工作目标,而是规模与质量并重。我院结合自身服务类专业特点和人才培养特色,找准毕业生就业定位,合理确定适合各个专业学生就业的目标行业、地区和单位。通过网站、报刊、电视和参加校企供需见面会等多种方式,几年来,学院开发了人民大会堂、沈阳君悦酒店、沈阳桃仙国际机场等105家新企业,接受毕业生1100余人。根据上级部门就业招聘活动要求,以切实服务毕业生为宗旨,学院各专业多次举办专场招聘会,如旅游航空系举办的旅游类就业洽谈会,与省大学生就业指导局联合举办的网络招聘会,以及辽宁省服务类高校毕业生洽谈会,为每名毕业生提供多次就业机会。调查显示,近9成的毕业生是通过院内就业市场落实的工作单位,校园就业市场的主渠道作用得到了充分发挥。
6.提高就业供需见面会服务力度
学院努力打造校园信息化服务,以班级和专业为单位建立QQ群,开通就业信息手机服务平台,每天发布就业信息,形成学院、企业、学生、人才市场联网、联合、联动。学院进一步完善了招生就业网站,增设了就业政策发布、网上求职招聘、创业专栏等功能为一体的信息服务网络。几年来发布就业招聘信息、政策新闻及毕业生就业相关通知1220余条,就业信息网方便快捷,已经成为就业信息发布和毕业生获取就业信息的重要渠道。2013年5月首次成功为160余名毕业生提供网络招聘会,真正走入信息化就业时代。做到“天天有招聘信息,周周有招聘会议,时时有招聘服务”。
7.提高就业指导与服务力度
学院设有就业创业指导教研室,就业指导课是纳入教学计划的必修课,共计46学时,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一年级安排8学时,主要开展职业生涯规划和创业启蒙指导;二年级安排30学时,主要开展就业技能、职业素养等方面指导;三年级安排8学时,主要开展就业政策、择业心态、面试技巧等方面指导。以上课程均列出教学计划,省大学生就业指导局领导到院检查就业指导课程时给予高度评价,并推荐参加优秀就业指导课程评选。同时学院每年举办就业创业政策宣传活动,通过讲座、广播、专栏和网络等形式,讲解宣传就业创业政策。
8.提高就业弱势群体帮扶力度
学院高度重视对家庭经济困难、就业困难等特殊群体毕业生的就业援助,把做好“双困”毕业生就业工作作为实施“和谐就业工程”的一项重要内容。针对就业观念困难、就业专业困难、就业能力困难、就业心理困难、家庭经济困难等不同类型实施分类援助,学院下发了《辽宁现代服务职业技术学院困难毕业生就业援助实施办法》相关文件。学院及系部领导每人分担扶持相应特殊学生,从思想教育、就业指导、培训推荐、经济资助等方面构建帮扶体系。
(三)就业满意度
1.职业期待吻合度,是指毕业生目前的工作与职业期待吻合的人数百分比。职业吻合度反映了现在的就业质量和职业匹配度。
学院2014届毕业生的工作与职业期待吻合度为48%,比全国高职院校(43%)高5个百分点。
本校2014届毕业生目前的工作与职业期待吻合的人数%
数据来源:麦可思-辽宁现代服务职业技术学院社会需求与培养质量学年报告(2015)
2.就业满意度,是指就业的毕业生对自己目前的现状进行满意度打分,是毕业生的主观判断指标,代表着毕业生对就业的满意程度。
学院2014届毕业生的就业现状满意度为78%,比全国高职院校(59%)高19个百分点。
本校2014届毕业生的就业现状满意度
数据来源:麦可思-辽宁现代服务职业技术学院社会需求与培养质量学年报告(2015)
学院的服务领域不断拓宽,社会服务能力不断增强,得到社会各界广泛好评。
学院致力于打造服务礼仪品牌,为社会提供礼仪服务与培训。学院受政府委托,累计为沈北新区的普惠制培训677人次,为国家商务部开展的“家政服务工程”培训2200人。学院与企业合作,先后为沈阳商业城股份有限公司、沈阳市政集团、沈阳筷道餐饮有限公司等企业培训员工2820人次,举办5期辽宁省骨干教师师资培训班,培训教师180余人次。第十二届全运会期间,学院承担全运会礼仪志愿者培训任务,培训2200人次。学院先后被团中央授予“全国青年高技能人才实训基地”“全国青年高技能人才职业技能鉴定站”;省人社厅授予“辽宁省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被省委省政府授予“参与上海世博会先进集体”,荣获“十二运沈阳赛区优秀贡献奖、杰出服务奖”“辽宁省就业工作先进单位”“辽宁省参与上海世博会先进集体”“全国高职院校科研工作先进单位”“辽宁省直属机关五四红旗团委”“平安校园”创建工作先进单位及“辽宁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特殊贡献奖”等荣誉称号。学院还是辽宁省职业院校骨干教师师资培训基地、中国餐饮业职业经理人培训基地、辽宁省技能型服务业人才培养基地。
学院依托重点优势专业,成立辽宁烹饪研究所、辽宁餐饮文化研究所、旅游区域文化研究所、应用艺术研究所等机构,开展面向社会实际需要的技术服务,为行业企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取得良好的育人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学院与辽宁省标准化协会联合组织“辽菜”国家标准化制定工作,2015年共出台了干煸肉丝、滑炒里脊丝、回锅肉、炸烹虾段、香酥鸡等30个菜肴的制作标准,切实推动辽菜的发展和传承。
学院开展“大学生进社区”系列活动,充分发挥了我院服务区域经济和人民生活的社会职能,提升了职业教育的社会影响力。先后开展“形象之美进社区”、“营养宣传进社区”、“西点制作进社区”等的社会服务活动,分别由我院人物形象设计专业、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焙烤食品加工技术三个专业的老师、学生近50人走进社区,为居民提供咨询和服务,包括妆面设计和服装造型展示,为社区居民提供修眉等日常化妆指导,并普及生活化妆常识,生活营养常识与宣传,并为社区居民提供免费品尝的西点,同时指导居民进行简单的西点制作。通过这一系列的活动不仅服务了群众,也宣传了学校,学院将在“十三五”期间大力加强社区服务工作,使其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
一、存在的问题
(一)校企合作体制机制还需进一步完善
校企合作的体制还不够完善,组织、制度和平台还不够健全,双向互动融合的机制还没有完全形成,校企合作和内容和深度广度还不够,企业参与办学的积极性还没有充分调动起来。校内实训基地的功能有待于进一步拓展,与企业新技术、新工艺对接的实训项目有待进一步开发;校外实训基地数量需要进一步增加,基地岗位提供还显得单一。
(二)人才培养体系还需要深入探索
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还不够清晰,人才培养目标需要进一步明确;教学做一体的教学模式需要进一步推广;科学规范的多元化教学评价机制有待于进一步完善;学生自主学习平台需要进一步完善。学院将以质量提升和机制创新为重点,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以更好适应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和现代产业的转型升级对应用性人才的能力结构和综合素质都提出的新要求。
(三)“双师素质”教学团队建设需要进一步加强
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的业务素质和社会影响力有待提高,专业教师的“双师”素质有待进一步提升,兼职教师队伍质量还不能充分满足教学的需要,教师的现代职业教育理念、方法有待改进,科研教研能力有待提高。
二、措施及未来规划
(一)将深入开展校企合作贯穿示范校建设的始终
紧紧围绕当地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深化校企合作,明确办学定位,将学院专业结构设置与经济社会需要相适应,把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改革、专业建设、评价模式改革等方面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相适应,把企业需求作为制定学校质量标准的基本依据。从培养模式改革到评价机制建立,都必须贴近企业发展和需求,要形成校企共建共管的教育教学体制和机制。只有这样,才能将学院建成高职示范教育改革创新的示范、提高质量的示范和服务社会的示范。
全方位开展企业交流和合作,吸纳企业参与课程开发、校本教材建设、内部制度建设、评价机制改革等,引进企业项目管理方式,细化建设项目,层层落实。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通过个体试验、评价验证、成果推广等方式,确保项目建设稳步推进,取得成效。
(二)以内涵建设提升学院办学质量和水平
将学院工作重点迅速从扩大规模、加强基础能力建设等基础性工作转向加强内部管理、提升竞争能力和社会吸引力等内涵建设层面,进一步把内涵发展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在师资队伍建设、学科建设、课程与教学改革、人事分配制度改革、科研与教研、学院基本建设、校企合作等方面开拓创新,从根本上提升学院办学实力,走出一条有自己特色的强校之路,办人民满意的高职教育。
(三)以重点专业建设为着力点深化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根据辽宁省服务业结构调整、升级发展的需求,针对产业链核心环节,学院主动适应辽沈经济区的发展需求,重点建设烹调工艺与营养、酒店管理、电子商务、人物形象设计等专业,围绕现代服务业实施专业动态调整机制,加大现代服务业相关专业及专业群的建设力度。
各重点建设专业对接企业需求,引入企业资源,创新校企合作体制机制,使企业全程参与人才培养工作。在学院“专业与职业一体,学业与岗位融通”人才培养模式的总体框架下,根据各自特点,突出工学结合,形成各具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进一步优化人才培养方案;以专业目标岗位群能力要求为依据,完善专业课程体系建设;强化学做一体,推进课程改革;以教学实践与技术应用中心为平台,以高效依托型、合作紧密型校企合作项目为重要载体,全面提高专业教学团队水平,提升校内外实训基地功能,增强人才培养的综合能力。
(四)以产学研服务平台建设为切入点,强化学院社会服务能力
以对接地方产业、服务区域经济为出发点,强化学院在生活性服务业领域的优势,依托学院资源,充分拓展学院现有技术服务、培训、技能鉴定平台的功能,集成学院专业资源和技术优势,打造教学实践与技术应用中心,为辽宁省服务业提供技术、咨询、培训、鉴定的综合性服务,促进学院专业建设,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和师资队伍水平,增强学院服务区域经济能力,扩大学院社会服务的领域和规模。
各重点建设专业突破单一教学功能,发挥各自优势,提高在技术服务、社会培训、技能鉴定、教育辐射等方面的能力,实现社会服务与人才培养相互促进、同步提升。
(五)以示范性职教集团为依托,带动区域职业教育协调发展
进一步吸引院校、行业、企业、科研机构、社会组织等多元主体加入辽宁现代服务职教集团,发挥职业教育集团在促进教育链和产业链有机融合中的重要作用;健全职教集团治理结构和决策机制,充分发挥学院作为辽宁现代服务职教集团牵头单位的作用;发挥学院自身优势,对接省内现代服务行业和地方经济产业链,与企业深度融合,加强与区域内同类职业学校的合作,与各院校开展人才培养、项目开发、实训基地共建等合作,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为辽宁地方经济发展提供人才保障和技术服务,同时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辽宁现代服务职业技术学院
2016年9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