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教务首页 > 通知公告 > 正文

辽宁现代服务职业技术学院适应社会需求能力自评报告

第一部分 学院概况

辽宁现代服务职业技术学院是一所专门培养服务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全日制高等职业院校,隶属于辽宁省教育厅,前身为辽宁省商业干部学校(辽宁财贸职工大学)和辽宁省服务学校。2002年两校合并,2006年实现资产置换,易地建校。2008年被教育部确定为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2009年2月转制为全日制高等职业技术学院,2012年顺利通过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验收,2014年以优异的成绩被确定为辽宁省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2017年,迈进全国餐饮职业教育示范院校行列,旅游管理专业获批国家示范专业点,旅游餐饮专业群获批全省“双高”建设项目;2018年,被教育部确定为国家第三批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被国家旅游局确定为旅游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示范基地。目前,学院已成为我省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服务行业人才的主力院校。

举办高职以来,学院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有关教育方针和政策,秉承“以礼服人、求知务实”的校训,以行业为依托,以素质为根本,以质量为核心,以改革为动力,立足区域经济需求,发挥特色专业优势,推进职业素质教育,办人民满意的高等职业教育,为我省服务业繁荣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

学院荣获“全国餐饮职业教育示范院校”、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改革开放40年中国餐饮行业培养人才突出贡献单位”、“全国高职高专院校科研工作先进单位”、“全国高校美育先进单位”、“辽宁省就业先进单位”、“辽宁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辽宁省平安校园”、“辽宁省职业技能大赛特殊贡献奖”、“辽宁省参与上海世博会先进集体”、“十二运沈阳赛区优秀贡献奖”等殊荣,并被国家及有关部门确定为全国职业院校旅游类示范专业点、全国旅游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示范基地、全国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中国物流学会产学研基地、全国青年高技能人才职业技能鉴定站、全国青年高技能人才实训基地、辽宁省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辽宁省技能型服务人才培养基地、辽宁省职业院校骨干师资培训基地等。

一、办学条件

(一)基础设施情况

学院总占地面积为13.7万平方米,分为教学区、运动区和生活区。近年来,学院大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改善办学条件。截至目前,已建成实训实验室72个、网络多媒体教室实现全覆盖,拥有教学用计算机2291台;图书馆纸质藏书40.2375万册、电子图书3360册;规划建设了数字化校园,建成了高水平数据中心,视频监控、无线网络实现全覆盖,充分满足了在校学生对现代化学习环境的需求。

(二)师资队伍建设情况

学院现有教职工362人,其中校内专任教师223人,副高级以上职称占34.98%,硕士及以上学位占65.47%,其中博士学位3人。专业课教师中“双师”素质教师占比83.41%,多数教师都具有企业工作经历。拥有省级教学名师4人、省级优秀教师2人、省级专业带头人2人、省级优秀青年骨干教师1人。

本年度,选派2名教师分别在清华大学和华南师范大学进行国内访问学者研修,支持4名教师攻读博士,选送158人次教师参加各类短期培训研修。晋升高一级专业技术或管理岗位9人,评审高校教师系列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32人、实验技术系列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2人,同意推荐申报中小学教师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3人。13名新教师参加高校教师任职资格能力测试。

学校各项办学条件均符合国家对高职院校设定的标准,其中具有研究生学位教师占专任教师比例、具有高级职务教师占专任教师的比 例、生均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百名学生配教学用计算机台数等指标远高于国家标准。

二、办学成果

(一)学院荣誉

随着学院社会影响力逐步提升,内涵建设不断深化,各项工作取得良好成绩。学院全年取得各类荣誉9项。

 

时间

获奖全称

颁奖单位

2019.03

雷锋课堂示范基地

共青团沈阳市委
沈阳市雷锋精神研究会

2019.04

2019年省直机关窗口单位工作人员慰问演出
优秀组织奖

辽宁省直属机关工作委员会

2019.05

辽宁省直属机关五四红旗团委

辽宁省直属机关工作委员会

2019.07

2017-2018年度辽宁青年志愿者
优秀组织奖

共青团辽宁省委员会
辽宁省青年志愿者协会

2019.10

优秀助盲助残单位

沈阳市残疾人联合会

2019.10

辽宁省第七届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教学竞赛
优秀组织奖

辽宁省教育厅

2019.11

辽宁省第七届大学生戏剧节
优秀组织单位

辽宁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辽宁省教育厅
共青团辽宁省委员会

2019.12

第四届国际创新创业博览会优秀创新成果奖

中华全国总工会

共青团中央

2019.12

辽宁省职业院校教师教学能力大赛优秀组织奖

辽宁省教育厅

(二)教师获奖

组织教师参加 2019年辽宁省教师教学能力大赛,我院5个参赛队参加省赛,取得省赛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的优异成绩。其中2个队代表辽宁省进军国赛。组织教师参加辽宁省二十二届教育教学信息化大赛,获得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10项。

序号

参赛教师

参赛教学内容(名称)

参赛内容所属课程

所在院部

奖项

时间

1

杜晨阳

此心安处是吾乡——苏轼《定风波》《临江仙》赏析

大学语文

公共教学部

三等奖

2018.9

2

熊洁、崔红、赵玉翠

冠心病人群的膳食指导

食品营养与卫生

烹饪学院

三等奖

2018.9

3

孙晓婷

预约服务

汽车售后服务管理

商业管理

学院

三等奖

2018.9

辽宁省职业院校教师信息化大赛(高职教学设计)教师获奖

序号

作品名称

作者

姓名

所在院系部

参赛组别

作品

类别

奖项

时间

1

中式菜肴制作——松鼠鱼

常毓兵

烹饪学院

高等教育组

微课

一等奖

2019.2

2

如何改变消费者态度

赵凝玉

邢学鹏

商业管理

学院

高等教育组

课件

二等奖

2019.2

3

赏经典影片学虚拟语气

包艳静

公共教学部

高等教育组

微课

二等奖

2019.2

4

求职简历那些事

曾荣侠

思政教研部

高等教育组

课件

三等奖

2019.2

5

职业生涯规划之自我分析

王东梅

任淼

思政教研部

高等教育组

课件

三等奖

2019.2

6

How to Apply for a Job

吴晓砾

公共教学部

高等教育组

课件

三等奖

2019.2

7

旅游韩语之饮食篇

杨薇

毛译旋

张岚

旅游管理

学院

高等教育组

课件

三等奖

2019.2

8

食物能量的来源及计算

刘娇

烹饪学院

高等教育组

微课

三等奖

2019.2

9

辫子面包的辫制

韩冬

烹饪学院

高等教育组

微课

三等奖

2019.2

10

你的爱情完美吗

修丽娟曾荣侠王丽丽

思政教研部

高等教育组

微课

三等奖

2019.2

11

MEAL SERVICE

李晓妍毛译旋

旅游管理

学院

高等教育组

微课

三等奖

2019.2

12

创意蛋糕

李旭

程丽艳

烹饪学院

高等教育组

微课

三等奖

2019.2

13

连锁门店开发

与规划

曹爽

商业管理

学院

高等教育组

信息化教学课程案例

三等奖

2019.2

辽宁省第二十二届教育教学信息化大奖赛教师获奖

(三)教科研成果

学院本年度共有教科研成果涉及10余类项目,核心期刊发表论文4篇。

项 目

2017年

2018年

2019年

科研项目

66

43

23

获奖成果

59

20

74

著作教材

30

29

7

学术论文

168

92

60

专    利

1

2

3

2017年—2019年科研成果统计

第二部分 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

一、打造品牌专业,引领学院内涵发展

学院根据专业建设需要,调整设置烹饪学院、商业管理学院、旅游管理学院、艺术设计学院、公共教学部、思政教研部、创新创业学院、继续教育学院等8个教学部门。拥有国家示范专业点1个,中央财政支持重点专业2个,省级示范性专业3个,省级行业重点建设专业5个;中央财政支持职业教育实训基地1个,省职业教育创新型实训基地4个。

2019年,结合专业发展前景和教育实际,学院成功申报美容美体艺术(650123)和移动互联应用技术(610115)2个新专业,开办专业达到18个。目前,在校学生人数4795人。

序号

专业名称

专业建设成果

1

酒店管理

1.中央财政支持高等职业院校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建设项目

2.对接产业集群省级职业教育示范专业

3.辽宁省“高水平特色专业群”建设项目

4.省职业教育创新型实训基地

2

烹调工艺与营养

1.教育部第三批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

2.对接产业集群省级职业教育示范专业

3.辽宁省服务行业重点建设专业

4.辽宁省“高水平特色专业群”建设项目

3

食品营养与检测

1.辽宁省“高水平特色专业群”建设项目

4

旅游管理

1.国家示范专业点

2.中央财政支持实训基地建设项目

3.对接产业集群省级职业教育示范专业

4.辽宁省服务行业重点建设专业

5.辽宁省“高水平特色专业群”建设项目

5

物流管理

省职业教育创新型实训基地

6

连锁经营管理

1.中央财政支持高等职业院校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建设项目

2.辽宁省第三批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

3.辽宁省服务行业重点建设专业

7

财务信息管理

辽宁省第二批“1+X”试点专业

8

人物形象设计

辽宁省服务行业重点建设专业

2019年学院招生专业与重点建设专业一览表

全院共开设课程347门(含公选课),平均每个专业约20门。从课程类型来看,理论+实践课程(B类)217门和实践课程(C类)67门的课程数分别占总课程数的62.54%和19.30%。

近年来,学院大力建设各类教学资源,丰富教学手段。2017年依托省示范校建设项目投入97万元,建设精品在线课程17门;出版各类教材20余部。目前,学院依托超星、智慧职教等教学平台,使用在线课程30门。依托省“高水平特色专业群”项目,开展校级精品资源在线开放课程和校本教材培育工作,共遴选出16门专业核心课建设精品资源在线开放课,13本校本教材立项开发,切实推进了学院教学建设与改革。

2017年,旅游餐饮专业群获批辽宁省高水平特色专业群建设项目以来,今年取得阶段性成果。学院以“双高”项目建设为契机,重点围绕旅游管理、酒店管理、烹调工艺与营养3个专业,大力推进内涵建设。学院教学环境与文化建设不断加强,专业及专业群建设、课程体系建设成效显著,师资队伍建设稳步推进,实训基地建设全面启动,校企合作工作不断深入,社会服务能力日益提高。

二、深化产教融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一) 多元合作协同育人

与苏宁易购开展深入合作,成立东北首家“苏宁商学院”,以协同育人机制建设为依托,围绕电商、物流、连锁、会计专业学生人才培养等方面,搭建产教融合育人平台,提升人才培养质量。苏宁从自身人才储备角度出发,大力支持我院人才培养工作,投入资金设备成立新商科学生实践实训基地,围绕产品开发、销售、互联网营销推广等方面实施技术技能教育,共建新商科专业群、新零售基地及创新型人才培养基地。

与辽宁正邦实业投资集团共同组建“国际物流学院”,围绕仓储现代化、物流信息化,建设一个300平米的“学、用、研、服”四位一体的仓储信息实训室;结合物流配送的线路优化、运输的GPS等技术,建设2个信息研发工作室。

与辽宁省餐饮烹饪行业协会、中国烹饪协会、中烹协名人堂组委会、李春祥大师工作室等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依托中烹协餐饮文化研究院中餐传承创新研究室、中烹协名人堂传承学院、世厨联青年人才发展辽宁基地、辽宁国际名厨俱乐部,搭建产教融合育人平台。为学院专业教学提供国际资源平台,引进国际师资力量,搭建烹饪名师名厨、国际餐饮名师名人交流平台。成立大师冠名班,与刘敬贤、李春祥、王玉璈、崔韬、李双琦5位烹饪大师签订战略协议,每位大师保证5次以上到校授课。通过大师的讲座和高超技艺的展示,学生对从业充满信心,对中国餐饮文化的理解和烹饪技艺的提升有了质的飞跃。

(二)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

为有效整合校企教育资源,学院探索建立校企“合作育人、定向就业”的技术技能人才特色化培养模式,推进与合作企业联合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目前,有烹饪工艺与营养(中餐)、中西面点工艺、连锁经营管理三个专业的5个项目开展了试点培养。同时,积极开展多个订单班培养,校企共建,文化共融,工学交替,三教共改,不断提高我院人才培养质量。

汽车营销与服务专业分别与业乔集团成立“业乔冠名班”,通过冠名班引入真实工作项目进校园。烹饪工艺与营养(西餐)与蓝蛙餐饮管理(上海)有限公司合作成立“辽服蓝蛙班”,蓝蛙企业派高层管理人员到我校蓝蛙教室——麦斯西餐厅进行现场教学,期末进行素质拓展训练教学,并投资20万元用于麦斯西餐厅建设,校企紧密融合,生产型岗位实践教学和团队拓展训练教学模式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引企入校成立项目

学院中西面点专业与沈阳金粮食品原料有限公司签订合作协议,共同建设校内实训基地“金粮烘焙坊”,为学生实习提供了先进的设施与设备,同时参与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及学生管理工作,组建教师团队定期为学生讲授专业前沿新技术,为教师做产品培训。依托校内汽车保险实训基地配套设备的齐备性和便利性,与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沈阳市分司共建协同创新中心“PICC车辆保险工作室”。

(四)校企联合开展教学

学院积极与企业开展多元合作,引进企业文化与岗位标准,联合企业技术骨干共同编制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授课、共同指导学生实习,近几年从行业企业聘任的兼职教师占专业课教师的30%以上,合作开发课程10门,编写教材10余部。人物形象设计专业在与珍茜摩尔健康美容有限公司合作中,由企业提供用人信息、职业岗位标准,并派出专家参与组建专业建设团队,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开发专业课程,委派技术人员担任专业课程教学和实习实训的指导,共育共管共考,培养符合企业需要的人才。此外,引进万礼豪程国际酒店在线合作共享课程,运用“互联网+教育”的模式,将新技术与传统课堂教学相结合,学院专业教师也能走出去,参与建设网络课程资源。

四、开展学分制试点,推进教学管理模式改革

本年度,遴选商业管理学院进行学分制试点改革,在2019级商业管理学院物流管理专业、电子商务专业、汽车服务与营销专业、连锁经营与管理专业、会计信息管理专业推行学分制试点工作。根据学分制相关要求,经过多次研讨,商业管理学院学分制规章制度、人才培养方案及学院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实施方案均已落实,为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提高专业学生学习兴趣,实现学生成长量化设计和因材施教提供了有效借鉴。

五、提升信息化水平,助力智慧校园建设

学院加强信息化教学基础设施建设,升级改造有线网络,实现了对日常教学状态信息的采集与监控,以及通过电脑端和手机端对教学楼综合楼63间教室内的计算机、投影、功放等多媒体设备的集中管控。安装74个电子班牌,实现对教学信息的电子信息发布,以及学生上课签到功能。建成课堂教学研发中心,可实现课堂教学状态展示、教学活动研讨、会议交流等功能。建成可共享课程资源及教学数据分析的私有云,包括录播与资源平台、教学互动与分析平台等。建设5间常态化录播教室,可实时生成课程实录资源,并能与后端录播平台关联发布,学生可登陆平台自主学习课程。建成2间智慧教室。信息化建设以服务教学为核心,实现课堂互动教学、教学过程督导及数据分析等功能的网络联动,能够满足教师多样化的课堂教学,丰富了教师信息化教学手段。

第三部分 师资队伍建设

一、完善制度,保障师资队伍建设

学院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出台了《教师企业实践管理办法》《双师素质教师资格认定办法》等20余项教师队伍管理办法。制定了教职工学习计划,学院每年选送教学骨干到国内外参加能力提升培训或到企业挂职锻炼,鼓励中青年教师参加学历学位提升进修。学院重视新教师的培养,开展“以老带新,以新促老,新老结对,共同提高”的“青蓝工程”。学院初步建立了学院师资队伍建设的长效机制,确保了学院教育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

二、内培外引,优化师资队伍结构

广纳各方人才,打造专兼结合的教学团队。近三年来,学院先后从本科院校、示范骨干高职院校与行业企业引进20多名经验丰富的教师。聘请78名行业大师、专家、业务骨干作为学院的客座教授、讲师参与实践教学,专业核心课程由校内专任教师和来自生产经营一线的兼职教师共同完成,兼职教师承担专业课程的比例逐年提高。学院通过强化校内教师的培养和建立外聘教师资源库,优化教师结构,“双师”型教学团队基本形成。

学院拨出专项经费,鼓励和支持教师参加各级各类进修学习,提升学历学位层次和专业水平。近年来,学院选派22名教师赴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瑞士洛桑酒店管理学院、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等国外知名院校学习和考察;每年选派30人次教师进入企业挂职锻炼;122名教师取得了相关专业的职业资格证书;21名教师获得了相关行业评委资格,专业课教师中“双师”素质比例达到87.4%。通过校内外的共同培养,教师教学能力显著提高。

三、培养教师职业能力,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为切实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开展“打造高职金课”教师职业能力提升全员培训,广大教师积极参与,认真实践教学方法改革,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和效果。为进一步提高全体教师教学水平,学院组织“一师一优课”教学质量大赛,在更新教育理念、改进教学方法、改革创新课堂教学以及提高教师教学能力等方面作用显著,成为提高核心课与通识课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此外,积极组织教师参加各级各类教学赛事,达到以赛促教的目的。

第四部分 学生发展

一、招生与就业

(一) 招生基本情况

2019年学院招录新生2122人,整体报到率95.05%,完成既定目标。其中五年制招录222人,普通类统招808人(含外省85人),单独招生1092人。我院统招录取中,辽宁第一批投档文史最低361分,最高510分;理工最低169分,最高421分,创历史新高。

下半年,我院积极落实辽宁省高职扩招工作计划5981人,截至目前,录取备案5919人,报到人数5842人,报到率达到97.67%,其中A类考生52人,B类考生5708人,C类考生82人。在辽宁省进行扩招的高职院校中名列前茅。

(二)毕业生就业情况稳中向好

学院2019届毕业生共计1683人,截至2019年8月28日,实际就业1560人(协议就业1337人,合同就业64人,灵活就业134人,升学5人,自主创业7人,出国0人),初次就业率92.69%,较去年上升0.53个百分点。其中,辽宁省内就业1461人,省内就业率86.81%,较去年上升2.67个百分点。

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历来为我院所重视,并持续得到有关部门的高度关注,中共辽宁省委组织部、辽宁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辽宁省大学生就业创业中心、沈阳市沈北新区社会事务服务与行政执法中心等政府职能部门,大力支持我院为企业和学生搭建了面对面、零距离的对接平台,为企业招揽人才提供服务,为毕业生顺利就业提供便利。在各方支持下,我院组织承办辽宁省2019年“百校千企”现代服务类高校毕业生专场招聘会暨辽宁现代服务职业技术学院2020届毕业生校园双选会,吸引了沈阳香格里拉酒店、沈阳市好利来实业发展有限公司、大连海昌发现王国主题公园有限公司、鑫通汽贸、顺丰速运、屈臣氏、时尚经典等160家优质企业,为我院及职教集团院校成员单位的2300余毕业生,提供了涵盖酒店旅游、餐饮服务、金融、电子商务、物流、汽车服务与销售等领域共计9300余个就业岗位。各招聘企业均经过了辽宁省大学生就业创业中心和我院招生部门双重的资质审核,普遍用工规范诚信,发展前景较好,且具有一定的社会知名度和影响力。校园双选会的成功举办,是全面提高我院毕业生就业质量和就业率的有效举措,据不完全统计,已有75%参会毕业生与用人单位达成初步就业意向。

学院自11月1日起,启动2020届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坊活动,除了为毕业生推送就业招聘岗位信息和具体面试指导、组织毕业生到相关实习就业基地参观外,还定期邀请校内外有丰富就业创业指导经验的专家、企业代表、职业经理人及优秀校友,围绕就业创业政策开展专题讲座答疑解惑,围绕实际问题提供面对面的个性化专业指导。

此外,学院组织全体教职工参加培养质量评价报告会,邀请麦可思数据(北京)有限公司专家,以第三方视角,针对新生生源和毕业生开展数据调研分析,以指导学院及时总结人才培养、学生校园文化建设、创新创业等方面的实践经验,并确定未来发展方向,进而推动学院整体上科学发展。

二、学生成长成才

(一)思想政治育人

继续推行辽服“大思政”工作格局,贯彻落实学院《“课程思政”建设工作实施方案》,推进开展一系列学生思政教育活动。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十九大精神、习近平纪念五四运动一百周年讲话等主要内容为学习重点,广泛开展学习实践教育活动,形成团委主导,团学骨干带动,各团总支推进、基层团支部落实的整体格局。同时以“雷锋月、纪念五四运动、九一八、国庆、宪法宣传周、一二九、国家公祭日”等重大纪念日、节庆日为契机,大力开展爱党、爱国、爱校教育。通过开展学院第六期“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培养学员112人,提升学生政治素质。1名学生干部经选拔参加了团省委举办的辽宁省“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第十三届大学生骨干培训班并顺利结业。

(二)组织制度育人

全年出台《学生工作突发事件应急处置预案》《B类、C 类学生管理规定》《学生会改革方案》《学生综合测评办法》等学生管理制度10项,进一步完善了学生管理制度体系。充分发挥学生工作部职能,构建学生管理工作协同保障机制,维护和保障学生合法权益,实现制度管人、流程管事。运用量化考核激励机制激发学管队伍整体活力,表彰先进,督促落后,从而激发师生工作热情,带动学管工作顺利开展。另外,按照团省委要求,整改各级学生会,整顿学生社团,加强对学生团员干部骨干的选拔和培训培养,加强网上共青团建设,抓牢抓实学生基层组织建设,全年发展入党积极分子和拟发展对象人选45人。

(三)实践活动育人

把暑期三下乡作为全程育人中的重要一环,积极组织学生参与其中。2019年,学院选出省级专项团队5个,校级优秀团队4个,共9支实践团队前往省内各地区开展寻访学习、调研调查、政策宣讲、技术下乡等社会实践活动。最终,我院团委荣获团省委颁发的“2019年辽宁省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青年观察家”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专项调研活动优秀组织单位,2名团干部荣获先进个人的荣誉称号。院团委带领青年努力践行志愿服务精神,大学生志愿者活跃在校内外的各项活动中,成为践行雷锋精神的中流砥柱。

我院团委带领青年努力践行志愿服务精神。在校内,大学生志愿者活跃在迎新生、招生考试、校庆活动、招聘会、献血等活动中;在校外,志愿者们立足于身边城市,探访敬老院、下社区参加义务劳动、为企事业单位活动担任礼仪服务人员,承担起社会责任。2019年,因志愿服务表现突出,社会声誉良好,影响力不断增强,学院荣获辽宁团省委、辽宁省青年志愿者协会颁发的“辽宁省青年志愿者优秀组织奖”。

(四)校园文化育人

组织一年一度的品牌文化活动“青春飞扬和谐校园”文化艺术节和“缤纷社团精彩生活”社团汇报演出。参加辽宁省第七届大学生戏剧节,大学生艺术团献礼建国70周年的原创爱国短剧《山河已无恙》荣获第七届辽宁省大学生戏剧节“优秀短剧”等六项大奖。

(五)社团活动育人

按照团省委要求整顿学生社团,校内原有33个社团,按照《星级社团评比方案》,取缔部分社团,合并同类社团,按照在校生人数比例,整改成19个。社长选拔严格按照学生干部评选标准,定期召开工作例会,汇报工作、思想及学习动态,严格把握校内社团动向。

(六)工匠精神培育

通过职教周宣传、主题团日等活动培育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爱岗敬业、精益求精、协作共进、追求卓越”的良好氛围;带领学生进行创业讲座模拟企业生产实践,体验职业文化,感悟“工匠精神”。

三、创新创业教育

(一)构建垂直化管理机制

目前,校内在孵创业项目21项,参与学生175人。学院坚持创新融合专业、创业融入专业、创业带动就业原则,积极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创业意识,严格依照有关规章制度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指导并管理创业孵化项目。进一步完善入孵立项创业项目的“垂直管理模式”,从组织申报、日常运营到督查考核,全程实现垂直管理机制,从根本上强化学院对入孵创业项目的指导与服务,大大提高了项目管理质量和效率,提升创业项目孵化水平。

校内创新创业在孵化项目统计表

序号

项目名称

主要经营范围

项目孵化地点

网络销售联系方式

项目负责人

指导

教师

项目参与人数

学生

姓名

班级专业

1

艺美坊

皮肤管理、生活美容、化妆造型、半永久美妆、蜜糖脱毛、美睫、美甲、化妆品销售、色彩诊断、衣橱管理及项目培训

实训二号楼218

电话:17612404103

潘程成

17形象

1班

付冰兵
谭开慧

8

2

追光视觉广告设计
工作室

个人简历设计、大型活动海报展板设计、宣传彩页设计、彩印、快印、喷绘等

综合楼

112

电话:15940762843
微信847333738

郜敏

17广告

1班

徐倩

3

3

追影视觉影视工作室

证件照拍摄、影视短片制作、产品拍摄

综合楼

407

电话:13130172363
微信:wanghuan 838933179

王欢

17广告

1班

于海宁

3

4

吉象堂文创工作室

空间配饰设计、环境文化咨询、吉祥文创产品

综合楼

112

电话:13898910679

李鑫涛

17广告

1班

周雷

4

5

皮皮提艺术设计工作室

个性化定制PPT、微课和慕课制作、在线教学视频、信息化技术大赛制作

实训

二号楼312

淘宝店铺:皮皮提艺术设计
18804107458

孙壮

16电商

1班

高佳乐

4

6

京东派校园店

为全院师生提供京东、顺丰等方便快捷的快递服务

实训

二号楼101

17192471099

陆伟

15物流

2班

商金红
谷岩

30

7

佰丽仕衣物小站

干洗衣物、床单、被罩、鞋子等

寝室

4号楼612

微信:zx18524062801

张欣

18航空

4班

徐雪婷
于雅妮

3

8

辽服中餐厅-健康厨房

中餐菜品以及半成品

实训一号楼401

微信:15524328006

胡兴达

18中烹

2班

崔志权
陈晓欢

16

9

悠品DIY烘焙坊

西点

实训一号楼211

QQ群:675058379

李明宇

17面点

1班

汪海涛
韩冬

25

10

中点幸会

中点

实训一号楼213(A)

电话:18804123525

耿露

17面点

1班

丁建军
花笑评

12

11

计无忧会计工作室

为校内孵化项目进行代理记账、审核凭证、申报纳税、出具财务报表、财务咨询等服务

实训二号楼308

电话:15840049085
微信:15840049085

韩艺瑷

17会计

1班

王昕
张格

5

12

蓝海创意策划工作室

以营销策划、创意软文写作、策划方案设计、创业项目咨询、营销赛项指导等咨询服务为主营业务

实训二号楼312

电话:17642143919
微信:1253569356

穆悦

18连锁

1班

朱永华

5

13

启航传媒

为全校师生提供无人销售,为其他创业项目销售提供帮助,对校内外进行广告招商及广告宣传

教学楼、综合楼、实训楼、宿舍楼

电话:13314164555
微信:13314164555

王宇航

18广告

1班

王铁秋
吉庆

8

14

福游旅游咨询中介

与沈阳市内的旅游企业合作,作为旅行社与顾客之间的旅游中介公司,致力于为顾客提供性价比最高的旅游产品。

实训二号楼510

电话:15641855159
微信:15641855159

徐可

17旅管

1班

张岚
刘文智
郭晓佳

7

15

自足百分百校园新零售

为全校师生提供便利的饮料,食品等方面便捷服务

实训二号楼

电话:15840305731
微信:13610890604

贲胜男

17连锁

2班

曲蓉蓉

3

16

辽服PICC工作室

为全院老师以及学生家长提供汽车保险服务

实训

二号楼109

电话:024-31281980
微信13904047689

郑海峰

17汽车

1班

纪烨          孙晓婷

6

17

顾梅笙DIY创意手工坊

DIY产品,包括饰品类(手链、项链、耳饰、发饰、吊坠、手机链、钥匙扣等)、礼品类(乐高积木、DIY小屋、自制骰子、自制印章、毛毡娃娃等)、手绘类(手绘文化衫、手绘鹅卵石、手绘头像等)

实训

二号楼314

电话:15040741732
微信:rcj7734
网店:顾梅笙DIY创意手工坊https://shop117894074.taobao.com/?spm=a230r.7195193.1997079397.31.2e7f68caoCJupN

陈芳镕

17电商

1班

徐佳
赵凝玉

6

18

辽宁华实人力资源有限公司

招生业务、招聘业务、培训业务、学历提升、商品售卖 、人力资源

实训

二号楼312

电话:17612424417
微信:17642124417

许淳威

18连锁

2班

陈强

6

19

构司工作室

为高校创业孵化项目打造公司模型

综合楼110

电话:15542938603
微信:L13842932437

李思博

18汽车

2班

孟德娜
郭天骄

3

20

易物交换平台

为各高校在校学生、毕业学生搭建的闲置物品的变卖、再次利用。

实训

二号楼101

电话:15041977756
微信:wy15041977756

王月

17物流

2班

李艳秋
齐淼

8

21

意大利街边小吃

主要以意大利街边小吃为主,从校内开始不断扩展到校外

实训

二号楼A教室

电话:18540245587

刘赛

云笑

18西餐

2班

鄢成富

10

(二)提供全方位配套服务

整合调整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开设《创业基础》《大学生就业指导》《职业生涯规划(讲座)》等通识课程,加大专业课程与创新创业教育的交叉、渗透、融合,对19级新生发放宣传册等,使学生全面了解就业创业教育内容。打造了一支102人的四融合型创业导师队伍,帮助学生扎根专业搞创业,给予学生专业培养方向的创新创业教育。不断完善校内创新创业孵化场地设施设备,今年新装修一间设计类工作室办公场地,批准2个较优秀设计类团队入驻开展业务,调拨办公桌椅和旧电脑用作学生开展活动。同时,致力于为创业项目及团队解决实际困难,帮助申请注册并领取营业证照,聘请校内财务专业师生为创业项目提供财务咨询,由在孵创业项目“计无忧会计工作室”为全院项目进行学期运营财务审计,并为初创团队提供财务管理支持等。在第四届国际创新创业博览会上,我院创新创业学院被中华全国总工会、共青团中央授予“优秀创新成果奖”。

校学院创新创业类大赛参赛及获奖成果

序号

学生

姓名

指导教师

参赛项目名称

竞赛类别

获奖等级

颁奖单位

1

李鑫涛

周雷

吉祥宝贝—室内环境管理机器人

“建行杯”辽宁省第五届“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

铜奖

辽宁省教育厅

2

于 淼

陈晓欢

郭天骄

朝华夕食—筑梦空巢老人社区安心食堂

第三届中华职业教育创新创业大赛辽宁省选拔赛

一等奖

辽宁中华职业教育社

3

王 欢

于海宁

追影视觉影视工作室

第三届中华职业教育创新创业大赛辽宁省选拔赛

二等奖

辽宁中华职业教育社

4

李鑫涛

周 雷

吉象堂文创工作室

第三届中华职业教育创新创业大赛辽宁省选拔赛

二等奖

辽宁中华职业教育社

5

郜 敏

徐 倩

追光视觉广告设计工作室

第三届中华职业教育创新创业大赛辽宁省选拔赛

二等奖

辽宁中华职业教育社

6

潘程成

付冰兵

谭开慧

艺美坊

第三届中华职业教育创新创业大赛辽宁省选拔赛

三等奖

辽宁中华职业教育社

7

杜欣儒

高佳乐

“懒人账簿”APP

第三届中华职业教育创新创业大赛辽宁省选拔赛

三等奖

辽宁中华职业

教育社

8

马文齐

盛婷婷

“易青春” 酒店兼职APP

第三届中华职业教育创新创业大赛辽宁省选拔赛

三等奖

辽宁中华职业

教育社

9

徐 可

张岚

刘文智

郭晓佳

福游旅游咨询中介项目团队的《做您身边最贴心的旅游管家》

沈北新区2019创新创业大赛

优胜奖

沈北新区人民

政府

10

李鑫涛

周雷

吉象堂文创工作室项目团的《吉祥宝贝-室内环境管理机器人》

沈北新区2019创新创业大赛

优秀奖

沈北新区人民

政府

 

(三)开展多样化实践活动

举办学院第一届创业计划书大赛;组织“悠品diy烘焙坊”“中点幸会”“追影视觉影视工作室”等校内创业项目走进汇宝社区,参加职业教育周活动;组织优秀文创项目“吉象堂文创工作室”走进中小学,进行主题为“新时代教育工作要从心出发”的中国传统文化视阈下的创新创业宣讲活动;加强新媒体宣传,制作并发布“辽服|创食记 Vlog第一弹—‘中点幸会’之桃酥制作” 视频教学短片,说出创业故事,生动展示和宣传辽服创新创业教育的魅力与品质,之后还将陆续推出“辽服|创美记、创商记、创旅记”等。

四、学生奖助帮扶情况

学院严格执行国家及辽宁省有关资助政策,按规定流程逐项审查核实,坚决杜绝弄虚作假现象,做好对学生“奖、贷、助、补、减”等资助工作。此外,学院创办“一纸万情”帮扶基金,各二级学院分别结合实际情况,多渠道采取帮扶措施,为家庭困难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帮助学生顺利完成学业。

学院奖助情况一览表(2019)

奖助体系

受益人次(人)

发放金额(万元)

国家奖助

学金

国家励志奖学金

157

78.5

国家奖学金

8

6.4

辽宁省政府奖学金

8

6.4

国家助学金

795

131.175

小  计

968

222.475

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

121

67.18

勤工助学

820

24.605

中职助学金

8

0.8

中职减免学费

41

11.48

学院奖助

学金

院级奖学金

182

7.83

减免学费

21

11.38

小  计

203

123.275

合  计

2161

345.75

 

第五部分 社会服务能力

一、依托特色专业宣传职业教育

为进一步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职业教育的良好氛围,着力提升我院教育教学质量和社会影响力,学院于2019年5月6日至12日组织开展了2019年“职业教育活动周”专题活动,包括“职业技能培训走进戒毒所”“加强校企合作深化产教融合”“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进校园授课”“开展校园开放日系列活动”“走进社区职教服务活动”“职业教育主题团日活动”“优秀毕业生主题报告会”等主题活动。学院精心策划,学生、社区多方参与,全方位开展对职业教育活动周活动重要意义的宣传,充分展示了我院职业教育成果、办学条件及社会服务能力,进一步凝练校园文化内涵,增强了职业教育的吸引力。

二、依托职教集团开展社会服务

(一)为省内用人单位搭建招聘平台

精心组织各类专场招聘会,搭“双选”平台,促学生就业。组织1场旅游类专场招聘会,省内47家企事业单位提供150余个岗位,需求人数超过300人。组织烹饪类专场招聘会2场,30多家省内外知名餐饮企业进行了现场招聘,提供岗位20多个,需求人数超过500人。组织艺术设计类专场招聘会2场,参会企业达 40余家。承办辽宁省2019年“百校千企”人才对接计划现代服务类高校毕业生专场招聘会,参会企业近200家。

(二)助力全省高职院校教育质量提升

组织召开辽宁省高职院校内部质量诊断改进及复核试点实践报告会,来自省内33所高职院校200多位院校领导、教师参会,推进了我省职业院校内部质量诊断与改进工作的开展,为省内高职院校构建质量保证体系、实现学校管理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持续提升打下坚实基础。

(三)传播职教集团典型工作经验

应邀出席全国现代服务业职业教育集团2019年年会暨新时代职业教育高峰论坛,学院院长代表高职院校做典型发言,学院2项成果获得全国现代服务业职教集团优秀案例奖。

“辽菜传承与创新平台”“国家级烹饪大师工作室”等为媒介,传承以满汉全席为基础的本地传统餐饮文化和烹饪技艺,制定第一批辽菜标准,做好辽菜传承与创新。与省内权威媒体《辽宁日报》积极开展合作,先后拍摄制作《好吃辽宁大厨教你做小菜》系列短视频和《一起出发还原满汉全席》新闻短视频,分别在辽宁日报官方微信平台、辽宁日报官方抖音账号和辽宁日报官方快手账号播出,依托学院专业特色,积极弘扬辽菜文化,宣传辽服品牌。先后发布视频作品17条,目前累计点击量已突破45万次,引起社会强烈反响。

三、开展职业技能鉴定和社会培训服务

2019年,为学院学生及社会从业人员进行职业技能鉴定1846人次;大力开展职业培训,对接商贸流通、旅游服务、餐饮住宿、美容美发等行业,积极开展企业员工培训服务,为服务辽宁省生活性服务业的发展提供更多更好的技术支持,全年共进行中国航空运输协会国内客、货运员培训、技师培训、社区培训等共计409人次。

四、成功承办重大职业技能赛事

作为全国导游员资格考试沈阳沈北考区,组织了2019年全国导游员资格考试(机考和现场口试)。成功承办2019年辽宁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导游服务赛项,学院精心筹备协调,各部门通力协作,确保大赛圆满完成。成功承办2018年沈阳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高职学生组)导游服务和酒店服务三个赛项。学院将世界级高水平赛事标准引进各项比赛, 促进了职业院校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的提升。

五、创新开展对口精准帮扶

继续做好对口帮扶朝阳市建平县黑水镇风水沟村,创新帮扶工作手段,帮助开展村集体种植园经济项目,通过一年的种植运营,项目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应。在省教育厅的部署安排下,接收新疆塔城职业技术学院16名专业教师来我院进行为期近一年的培训进修,为新疆职业教育发展提供动力;并选派1名专业教师赴新疆塔城开展专业技术援助帮扶工作。

六、服务辽宁区域经济发展

2018届毕业生1646人,就业人数1605人,留沈阳地区就业人数为1064人,留在东北地区就业人数为1462人,因专业及行业原因,大多数毕业生均就业于中小微企业,较为集中的行业有:运输、仓储企业56人;住宿、餐饮企业336人;金融业40人;房地产业35人;租赁和商业服务业604人。中小微企业总就业人数1511人。

(一)毕业生促进中小民营企业发展,为本省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本校2018届就业的毕业生中,七成以上(73.2%)的人在辽宁省就业,毕业生就业量较大的城市为沈阳(53.3%)、北京(12.3%),本校为本省经济发展提供较多人才支持。从用人单位类型和规模来看,本校2018届有73%的毕业生在民企就业,毕业生主要服务于300人及以下规模的中小型用人单位(56%)。可见对市场变化具有较强适应能力的民营企业是吸纳毕业生就业的主体,本校毕业生助力中小民营企业发展。

毕业生在辽宁省就业的比例

 

(二)本校为现代服务业培养了较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从就业领域来看,本校2018届毕业生就业量较大的行业类为住宿和饮食业(22.3%),其后依次是金融(银行/保险/证券)业(9.5%)、零售商业(9.5%)、其他服务业(除行政服务)(9.0%)等;毕业生主要从事餐饮/娱乐(20.0%)、销售(13.5%)、行政/后勤(9.9%)等相关职业类。可见,本校多数毕业生积极投身于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就业特色鲜明,符合本校现代服务职业院校特色。

毕业生就业的主要行业类

行业类名称

占本校就业毕业生的人数百分比(%)

住宿和饮食业

22.3

金融(银行/保险/证券)业

9.5

零售商业

9.5

其他服务业(除行政服务)

9.0

媒体、信息及通信产业

5.8

教育业

5.3

(三)本校育人工作成效较好

本校2018届绝大多数(94%)毕业生认为大学培养帮助自己获得了素养上的提升,毕业生均在“积极努力、追求上进”、“人生的乐观态度”方面得到提升较多,本校素养培养情况较好。同时,本校2018届毕业生的基本工作能力满足度(93%)、核心知识满足度(90%)均达到或超过九成,本校能力知识培养效果较好,毕业生的整体知识技能较好地满足了实际工作的需要。

基本工作能力/核心知识培养效果

第六部分 问题与展望

随着各项事业的稳定推进,目前学院在校企合作、国际交流、教学改革、党的建设工作等4个方面还面临着挑战。

一、国际合作亟待取得实质性成果

目前,我院能借助的国际交流平台有限,2019年在国际交流洽谈上有所突破,数量和质量均较往年有所提升,但目前为止仍未能达成理想的合作意向。未来需要继续加强对外合作,扩大学院在国内外的影响力。

二、全员育人氛围和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

目前学生管理工作还存在着辅导员“孤军奋战”的情况,全员育人的氛围和机制还没有完全形成。需要全体教职工共同努力,形成强大育人合力。2020年,需要持续深入推进产教融合和校企合作工作。

三、学分制改革有待全面推行

我院现有教育制度为学年制,虽定有学分,但并未真正实施学分制,只在个别专业进行了试点。2020年,学院将在充分调研兄弟院校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学分制改革,编制完成学院学分制实施办法,全面推行学分制管理。

 

 

 

辽宁现代服务职业技术学院

202010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