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教学部门:
为深入贯彻《国家职业教育改革方案》及全国教育大会、全省教育大会精神,坚持“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改、以赛促建”,促进教师综合素质、专业化水平和创新能力全面提升,经研究,决定举办2021年辽宁省职业院校教师教学能力比赛,并择优推荐参加辽宁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参赛对象
全院在职教师
二、比赛时间和地点
1.作品提交时间:4月20日
2.现场比赛时间:4月22日-4月23日
3现场决赛地点:综合楼506
三、比赛要求
重点考察教学团队(2-4人)针对某门课程中部分教学内容完成教学设计、实施课堂教学、评价目标达成、进行反思改进的能力。
教学团队应落实职业教育国家教学标准,对接职业标准(规范),依据学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实施性课程标准,选取参赛教学内容,进行学情分析,确定教学目标,优化教学过程,合理运用技术、方法和资源等组织课堂教学,进行教学考核与评价,做出教学反思与诊改。课堂教学实施应注重实效性,突出教学重难点的解决方法,实现师生、生生的全面良性互动,关注教与学全过程的信息采集,并根据反映出的问题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实训教学内容应基于真实工作任务、项目及工作流程、过程等,注重利用虚拟仿真实训资源解决技术技能培养中的重点难点问题,注重通过教师规范操作与有效示范培育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等职业精神。
教学团队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推进全员全过程全方位“三全育人”,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技术技能培养的有机统一;要加强劳动教育,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要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创新教学方式方法、学习支持环境、服务供给模式,实现因材施教,为个性化学习提供支撑。
四、比赛分组
1.公共基础课程组:参赛作品应为公共基础课程中不少于6学时连续、完整的教学内容。
2.专业课程一组:参赛作品应为专业基础课程或专业核心课程中不少于8学时连续、完整的教学内容。
3.专业课程二组:参赛作品应为专业核心课程中不少于8学时连续、完整的教学内容,其中必须包含不少于3学时的实训教学内容。职业学校专业(类)顶岗实习标准中的实习项目工作任务也可参赛。
五、参赛作品及材料
教学团队选取某门课程在一个学期中符合要求的教学任务作为参赛作品,完成教学设计,组织实施课堂教学。教学内容应符合教育部印发的职业教育国家教学标准中的有关要求,教材选用应符合教育部有关规定,与职业教育国家或省级规划教材有关内容相对应。
院内参赛作品材料包括参赛作品实际使用的教案、教学实施报告。另准备参赛作品所依据的实际使用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便于评委评审,不做硬性上交要求,具体要求见附件1。
六、比赛办法
比赛将采取现场比赛的形式进行。
(一)提交作品。参赛团队需在4月20日上交全部电子材料及纸质材料(包括必交教案、教学实施报告;选交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
(二)现场比赛。
1.选手首先简要介绍教学实施报告的主要内容、创新特色;然后由两名参赛教师分别针对不同教案中的自选内容进行无学生教学展示(如,新知讲解、示范操作、学习结果分析、课堂教学小结等),教学展示应符合无学生教学情境。
2.介绍教学实施报告时间不超过6分钟,两段无学生教学展示合计时间不超过12分钟。期间另外安排换场准备,用时不超过5分钟。
3.答辩
(1)评委针对参赛作品材料、教学时事报告介绍和无学生教学展示,集体讨论提出2-3个问题,时长不超过4分钟。评委讨论时教学团队回避。
(2)教学团队现场针对专家提出的问题,逐一回答并阐述个人观点(可以展示作证材料),时间不超过8分钟(含读题审题),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评委可以追问。
七、奖励办法
大赛设单项奖。单项奖一等奖占参赛总数的10%,二等奖占参赛总数的20%,三等奖占参赛总数的30%。
八、报名方式与要求
1.参赛作品应为原创,引用应注明出处。如引起知识产权异议和纠纷,责任由教学团队承担。
2.每件参赛作品赛前报送纸质教案7份、教学实施报告7份、电子版材料一份(包括必交教案、教学实施报告;选交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参赛材料具体要求见附件1。
每件参赛作品的材料用档案袋单独封装,档案袋封面标注团队信息及参赛信息。纸质材料须用A4纸打印,纵向左侧装订。
3.所有参赛作品材料及其文件名、现场展示和答辩时使用的所有材料和画面等,均不得出现各教学单位和参赛团队的任何信息。故意透露相关信息的,取消其参赛资格。
4.教学团队可选用国家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职业学校企业生产实际教学案例库等相关免费共享的教学资源进行教学设计和实际教学,相关资源可从比赛教学资源支持平台(智慧职教www.icve.com.cn、爱课程网www.icourses.cn)获取,或登录比赛官方网站有关链接。
九、联系人及联系方式
1.赛事工作联系人:任淼,联系电话:15840059883
附件:1.参赛材料有关要求
2.评分指标
辽宁现代服务职业技术学院教务处
2021年4月6日
附件1
参赛材料有关要求
所有文档材料均要求规范、简明、完整、朴实,不得泄露地区、学校名称,以PDF格式提交,每个文件大小不超过100M。
一、参赛教案
教学团队根据提交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选取该课程在一个学期中符合规定的教学任务作为参赛作品,撰写实际使用的教案。教案应包括授课信息、任务目标、学情分析、活动安排、课后反思等教学基本要素,设计合理、重点突出、规范完整、详略得当,能够有效指导教学活动的实施,应当侧重体现具体的教学内容及处理、教学活动及安排。原则上每份教案的教学内容不超过2学时,实践性教学环节的教学内容可以不超过4学时。每件参赛作品的全部教案按序逐一标明序号,合并为一个文件提交。
二、教学实施报告
教学团队在完成教学设计和实施之后,撰写1份教学实施报告。报告应梳理总结参赛作品的教学整体设计、教学实施过程、学习效果、反思改进等方面情况,突出重点和特色,突出疫情防控期间线上教学的创新举措和成效,可用图表加以佐证。中文字符在5000字以内,插入的图表应有针对性、有效性,一般不超过12张。
三、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教学团队提交学校实际使用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应按照《教育部关于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与实施工作的指导意见》(教职成〔2019〕13号)和《关于组织做好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与实施工作的通知》(教职成司函〔2019〕61号)有关要求修订完善。参赛内容为公共基础课程的,只需提交实际开设该课程的其中一个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跨校组建的教学团队,只需提交团队中某一成员所在学校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四、课程标准
教学团队提交参赛作品实际使用的课程标准。课程标准应按照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依据职业教育国家教学标准体系中的相关标准要求,科学、规范制定,说明课程性质与任务、课程目标与要求、课程结构与内容、课程实施与保障、授课进程与安排等。多个授课班级只需提交其中一份附有某一班级授课计划表的课程标准;跨校组建的教学团队,只需提交团队中某一成员所在学校的课程标准。
附件2 评分指标
一、公共基础课程组
评价 指标 |
分值 |
评价要素 |
目标 与 学情 |
20 |
1.适应新时代对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新要求,符合教育部发布的公共基础课程标准有关要求,紧扣学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教学计划,强调培育学生的学习能力、信息素养。 2.教学目标表述明确、相互关联,重点突出、可评可测。 3.客观分析学生的知识基础、认知能力等,整体与个体数据详实,预判教学难点和掌握可能。 |
内容 与 策略 |
20 |
1. 思政课程按照“八个相统一”要求扎实推进创优建设,其他课程注重落实课程思政要求;联系时代发展和社会生活,结合课程特点有机融入劳动教育内容,融通专业课程和职业能力,培育创新意识。 2.教学内容有效支撑教学目标的实现,选择科学严谨,容量适度,安排合理、衔接有序、结构清晰。 3.教材选用符合规定,配套提供丰富、优质学习资源,教案完整、规范、简明、真实。 4.教学过程系统优化,流程环节构思得当,方法手段设计恰当,技术应用预想合理,评价考核考虑周全。 |
实施 与 成效 |
30 |
1.体现先进教育思想和教学理念,遵循学生认知规律和教学实际。 2.按照设计方案实施教学,关注重点难点的解决,能够针对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突出学生中心,实行因材施教。 3.教学环境满足需求,教学活动开展有序,教学互动广泛深入,教学气氛生动活泼。 4.关注教与学全过程信息采集,针对目标要求开展考核与评价。 5.合理运用信息技术、数字资源、信息化教学设施提高教学与管理成效。 |
教学 素养 |
15 |
1.充分展现新时代职业院校教师良好的师德师风、教学技能和信息素养,发挥教学团队协作优势。 2.教师课堂教学态度认真、严谨规范、表述清晰、亲和力强。 3.教学实施报告客观记载、真实反映、深刻反思教与学的成效与不足,提出教学设计与课堂实施的改进设想。 4.决赛现场展示与答辩聚焦主题、科学准确、思路清晰、逻辑严谨、研究深入、表达流畅。 |
特色 创新 |
15 |
1.能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学会正确的思维方法、培育正确的劳动观念、增强学生职业荣誉感。 2.能够创新教学模式,给学生深刻的学习体验。 3.能够与时俱进地提高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教研科研能力。 4.具有较大的借鉴和推广价值。 |
二、专业课程组
评价 指标 |
分值 |
评价要素 |
目标 与 学情 |
20 |
1. 适应新时代对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新要求,符合教育部发布的专业教学标准、实训教学条件建设标准(仪器设备装备规范)、顶岗实习标准等有关要求,涉及1+X证书制度试点的专业,还应对接有关职业技能等级标准。紧扣学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强调培育学生学习能力、信息素养、职业能力、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和爱岗敬业的劳动态度。 2.教学目标表述明确、相互关联,重点突出、可评可测。 3.客观分析学生的知识和技能基础、认知和实践能力等,整体与个体数据详实,预判教学难点和掌握可能。 |
内容 与 策略 |
20 |
1.深入挖掘课程思政元素,有机融入课程教学,及时反映相关领域产业升级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结合课程特点有机融入劳动教育内容,开展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工匠精神专题教育。针对基于职业工作过程建设模块化课程的需求,优化教学内容。 2.教学内容有效支撑教学目标的实现,选择科学严谨、容量适度,安排合理、衔接有序、结构清晰。实训教学内容源于真实工作任务、项目或工作流程、过程等。 3.教材选用符合《职业院校教材管理办法》等文件规定和要求,探索使用新型活页式、工作手册式教材并配套信息化资源,引入典型生产案例。教案完整、规范、简明、真实。 4.根据项目式、案例式等教学需要,教学过程系统优化,流程环节构思得当,技术应用预想合理,方法手段设计恰当,评价考核考虑周全。 |
内容 与 策略 |
20 |
3.教材选用符合规定,补充引用生产实际案例,配套提供丰富、优质学习资源,教案完整、规范、简明、真实。 4.教学过程系统优化,流程环节构思得当,技术应用预想合理,方法手段设计恰当,评价考核考虑周全。 |
实施 与 成效 |
30 |
1.体现先进教育思想和教学理念,遵循学生认知规律和教学实际,落实德技并修、工学结合。 2.按照设计方案实施课堂教学,关注技术技能教学重点难点的解决,能够针对学习和实践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突出学生中心,强调知行合一,实行因材施教。 3.教学环境满足需求,教学活动安全有序,教学互动广泛深入,教学气氛生动活泼。 4.关注教与学全过程的信息采集,针对目标要求开展教学与实践考核与评价。 5.合理运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虚拟/增强现实、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以及数字资源、信息化教学设施改造传统教学与实践方式、提高管理成效。 |
教学 素养 |
15 |
1.充分展现新时代职业教育教师良好的师德师风、教学技能、实践能力和信息素养,发挥教学团队协作优势。 2.课堂教学态度认真、严谨规范、表述清晰、亲和力强。 3.实训教学讲解和操作配合恰当,规范娴熟、示范有效,符合职业岗位要求,展现良好“双师”素养。 4.教学实施报告客观记载、真实反映、深刻反思理论和实践的教与学成效与不足,提出教学设计与课堂实施的改进设想。 5.决赛现场展示与答辩聚焦主题、科学准确、思路清晰、逻辑严谨、研究深入、表达流畅。 |
特色 创新 |
15 |
1.能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学会正确的思维方法、增强正确的劳动观念。 2.能够创新教学与实训模式,给学生深刻的学习与实践体验。 3.能够与时俱进地更新专业知识、积累实践技能、提高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和教研科研能力。 4.具有较大的借鉴和推广价值。 |